人的认识从来.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的认识从来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一个小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观)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观)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的(绝对性) 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点整合—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一)什么是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 改造客观世界:指改造自然、社会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猴子摘桃子。 4、建设的长江三峡 5、学生认真学习。 6、克隆羊“多利”问世 有2、4、6 2、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 (1)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a、在改造自然方面: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方面: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结论: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烙印。 (3)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 例: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A 例: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 A (2006年高考,重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回答下列两小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 要的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C B (二)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提示】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A、“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B、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C、注意表述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B、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得。 判断: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