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膠-凝胶法制备Fe2O3/SiO2薄膜.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溶膠-凝胶法制备Fe2O3/SiO2薄膜

溶胶-凝胶法制备Fe2O3/SiO2薄膜一﹑实验目的 1.溶胶凝胶的原理 2.溶胶-凝胶法合成薄膜Fe2O3/SiO2 3.复习及综合应用无机化学的反应理论,物理化学的胶体理论 4.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有目的合成,提高实验思维与实验技能二﹑实验简介 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的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根据粒子与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强弱,通常将溶胶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两类。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凝胶是指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互相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充满了液体(在干凝胶中的分散介质也可以是气体)的分散体系。并非所有的溶胶都能转变为凝胶,凝胶能否形成的关键在于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足够强,以致克服胶粒-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热力学不稳定的溶胶,增加体系中粒子间结合所须克服的能垒可使之在动力学上稳定。因此,胶粒间相互靠近或吸附聚合时,可降低体系的能量,并趋于稳定,进而形成凝胶。三﹑实验原理溶胶-凝胶法(Sol-Gel法)是指无机物或金属醇盐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具体以硝酸铁和正硅酸乙酯分别作为氧化铁和SiO2的前驱体,通过溶胶一凝胶工艺制备了Fe2O3/SiO2纳米复合粉体.若使用氯化铁为氧化铁前驱体,SiO2基体中则会生成Fe2O3.当干凝胶热处理温度较低时(T400℃),复合粉体(硝酸铁为前驱体)以非晶态存在.当 达到600℃时, Fe2O3粒子在SiO2基体中大量形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粉体中开始有Fe2O3杂质生成。四﹑实验仪器试剂仪器:量筒,烧杯,锥形瓶,容量瓶,滴管,电磁搅拌器,恒温干燥厢,高温炉;试剂:硝酸铁和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盐酸,蒸馏水,双氧水等。2五﹑实验内容与过程:Fe2O3的制备:所用试剂主要包括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Fe(NO3)3·9H20和FeC13·6H20,皆为分析纯.1计量:将86mL 正硅酸乙酯溶于153mL无水乙醇中制得溶液X,将29gFe(NO3)3·9H2O溶于61mL蒸馏水中得到红棕色透亮溶液Y。2混合:室温下量取红棕色透亮溶液Y,缓慢滴入到溶液X中,用磁力搅拌器强力搅拌10min,混合均匀,形成棕褐色澄清溶液A。继续将冰醋酸和蒸馏水加到另300mL无水乙醇中,剧烈搅拌,得到溶液B,滴入1-2滴盐酸,调节pH值使pH≤3。3水解及溶胶:室温水浴下,在剧烈搅拌下将已移入恒压漏斗中的溶液A缓慢滴入溶液B中,滴速大约3 mL/min。滴加完毕后得深褐色溶液,继续搅拌半小时后,40℃水浴加热,1h后得到棕色溶胶(倾斜烧瓶凝胶不流动)。4陈化:置于室温下静放,大约24h,得到较为理想棕色凝胶,为后面的实验做准备。 5玻璃片处理: 先将片用实验洗涤剂清洗干净,再将玻璃放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机器中,用去离子水完全震荡清洗40min,保证玻璃片上的杂物除尽,将其取出,用吹风机吹干备用。6涂层:将玻璃片分成四组,将其依次标为A,B,C,D组,A,B先在双氧水的反复提拉数次,取出烘干并标记,将ABCD四组都在已经制备的溶胶凝胶中提拉相同的次数,将其放在干燥箱中烘干20min.取出,将A,B,C,D分别在溶胶凝胶中提拉3,5,3,5次,再将其全部放在干燥箱中110-150℃烘干20min,将其取出,A,C组均提拉两次,B,D提拉三次,再将其放在干燥箱中相同温度烘干,将其取出,A,C组不做处理,B,D组在均提拉一次,放入干燥箱中相同温度烘干,将其取出,得到不同程度处理涂层的玻璃片A,B,C,D组。7热处理:将ABCD放入马费炉子中,升温到550℃,保温40min,将实验品取出,得到四组不同的实验组,实验结果均较为理想,都得到均匀透明的棕色的玻璃片,期中BD组的实验结果更为理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六﹑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粗略的得出以下结论: 1氧化铁前驱体种类对Fe203/SiO2纳米复合粉体的影响 图1给出的是分别利用铁的硝酸盐和氯盐为氧化铁的前驱体,经600热处理后生成的样品B以及C的X射线衍射图谱.两条谱线在20~-,25。附近都出现了与非品SiO2相对应的宽的弥散峰.与C相对应的谱线中出现的其他衍射峰是与 αFe2 03相对应的特征峰.与B相对应的谱线中的其他特征峰则为尖晶石型γFe203或Fe3O4的特征衍射峰.从计算所得品格常数值(ao=8.342)以及试样所呈现的棕赭色判断, B复合粉体中生成的应为Fe203(ao=8.351)而不是Fe3O4(a0=8.3967,黑色).在Fe2O3/SiO2纳米复合粉体的研制过程中,最终会生成 αFe2O3还是γFe2O3是由制备起始阶段中生成的中间产物(铁的含氧氢氧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