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沁园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沁园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     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     明确节奏、重音:望/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那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     讨论明确: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同学结合想象,畅所欲言自己的审美感受:美丽、壮阔、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讨论明确: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明确: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总体写)      望 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实写       山 原 看 须晴日 虚写 (具体写)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

文档评论(0)

lisuf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