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0年沧桑的鲁屯
曾为千户世居之所
明朝初年,明军在普安境内打败了当地土司,基本平定了元朝残余势力和少数民族土司的骚乱。并撤土府建卫制,成立了新的政权机构——普安卫。普安卫共设前后中左右五个千户所,下设两个军事指挥中心——千户世袭左右二所。左所设在青山,右所设在杨屯。兵部员外郎李文明因随沐英平叛有功,被授予世袭普安卫右所锦衣卫掌印千户(原驻普安杨屯,李文明次子李孝移军鲁屯)。
天启年间,驻扎在鲁屯的明军为自己的安全构筑了诸多的防御设施,如:凭险修建营盘、卡栅。鲁屯千户所指挥中心设在鲁屯北门的后山上,并筑有营盘,今称老营。千户指挥官驻地,以家族实行群居在屯里头。出于军事的需要和便于管理,屯堡按乾、坎、垦、震、巽、离、坤、兑的八卦方位布置,八阵图巷道由此而形成。各个巷道之间路相通、户相连,纵横交错,错中便捷,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迷失方向。
鲁屯经数代人的营造,千户所城街道纵横,形成了下排街、铁匠街、苞谷市、丝绸街、江西街、云南街等,这些街道都是按其所需而修建形成的,鲁屯的铁匠街很老,有600余年的历史了,算起来,兴义市区铁匠街是比它小300多岁的小老弟。鲁屯作为军屯的基地后,屯里的人过着半军半农的生活,平时耕田锄地织布打铁,战时披坚执锐冲锋陷阵。
军屯建立后,手工业也逐渐繁荣起来,随军的铁匠除锻炼造兵器外,还生产马镫、马掌、钉子和锄刀等农业用具。据先辈讲,明军初到鲁屯,士兵们在街边搭了上百个工棚打铁,后来拆棚建房,这里就成了铁匠街。记者看到,铁匠街很窄,宽不过6米,明显的明清风格,小青瓦房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两边,只需走一袋烟的工夫。当太阳红着脸爬上青瓦房时,一条街的风箱就拉得呼噜噜地响,一会儿整条街就布满了黑烟,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铁匠街就在铁与火的锻炼声中消磨了600多个春秋。
军屯的指挥所建在鲁屯后,鲁屯的知名度提高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强了。军屯为了保证军需物质的供应,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商人们络绎不绝。一队队马帮进进出出,最著名的是桑家马栈和延至清末的张家马店,两家分别可栈马120头。鲁屯土地肥沃,盛产茶叶和贡米等土特产,马帮将这些土特产运往两广和京城,又从两广和京城贩来杂货,运回鲁屯出售。保存至今的一块“应兴祥商号的京广杂货铺”招牌,是当时商业发达的极为有力的见证。
据说,商业场坝有老场坝和新场坝两个。老场坝在南门口,新场坝在千户所内城中心。每逢龙、狗等场,天刚亮,驮川盐的、滇盐的马帮等络绎不绝踩着古驿道赶来鲁屯。世事沧桑,经过嘉庆、同治几次较大的战乱,城郭缩小了,仅存部分城墙、古驿道、古营盘遗址。
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间,鲁屯修建了戏楼,常请四川的戏班来鲁屯唱戏。以传统锣鼓取乐的鲁屯人,常与戏班打交道,由于交往情深,与戏班鼓师切磋锣鼓音响旋律,吸取了川戏锣鼓的精华,演变成了有板有眼的围鼓,经过几百年的提炼,逐渐演变成一直流传至今的鲁屯“围鼓”,而今在周边独树一帜。
三座石牌坊建于清代
鲁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
“李汝兰之母百岁坊”建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
“李锦章百岁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
“黄健勋之母李氏节孝坊”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
三座牌坊均系四柱三门五楼氏。铆榫结合构造,坊座坚固,坊体楼高各7米,坊底为束腰须弥座。石柱下边有顽狮护鼓,鼓面分别浮雕着各种古代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钟鸣逐鹿”、“麒麟戏鹤”、“吴刚伐桂”。石牌坊一楼中间有长2.5米的石匾,书有“贞寿之门”、“志同冰质”、“节比松操”、“升平人瑞”、“国瑞家祥”等大字,每块牌坊的门柱上都有对联,这几块匾是几件书法精品。融书法篆刻为一炉。书法笔力遒劲、潇洒处如行云流水,有一泻千里之势;凝重之处如力顶千斤,力穿石背,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感。三楼用碗口粗的石柱镶成三格,中间镶有“圣旨”二字,方匾两边雕有“二龙抢宝”的石柱护卫着,二楼雕有“金蟾吐丝”,每座牌坊的边角均镶有“鱼翘尾“。三牌坊顶端雕有大篆、小篆的“寿”,很像寿星老人抚须自笑,具有很高的艺术感。
不断发现明朝古墓群
鲁屯是明清屯堡文化的重镇,屯堡文物多不胜数,保存下来最出名的文物除了石牌坊外,还有鲜为人知的就是近年来不断发现的明朝千户指挥官墓群。
鲁屯人叫“李氏祖茔”,这片明朝古墓群距现今鲁屯政府一公里处的长河,占地50余亩,四周有围墙,墓地里葬有世袭锦衣卫掌印千户指挥官李文明的墓,有第二代、第六代、第九代千户所掌印指挥官的墓。
1998年,从盘县象鼻岭发掘出土的明朝李文明的神道碑,经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宋仕坤专家鉴定为一件有史学价值的文物。
此外,尚有明朝李氏第九代千户所指挥官诰封武德将军的墓碑,身长170厘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