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南一書局
                    
      
 演化的原理
 演化論的思想與變遷
1.	演化:任何物種隨著時間向前推演都會發生變化,稱之為 演化 。
2.	演化思潮:
 (1)	神創說:認為神創造萬物。
 (2)	18世紀末 林奈 將生物分類命名、比對多份標本發現個體差異。
 (3)	法國拉馬克提出「  用進廢退  說」及「獲得性的特徵可以遺傳」,試圖從機制面探討生物演化的過程。
 (4)	1831年  達爾文  參加小獵犬號調查加拉巴哥群島與南美洲生物物種,並與中南半島的華萊氏調查比對,於1859年寫下  物種原始  一書,提出  天擇說  ,認為物種的形成、演化與生存均受  棲息環境  的影響,天擇為物種演化過程主要機制。
     
      ▲ 小獵犬號之航跡圖(實線區表仔細採集航程,虛線則為路過航線。)
 
 天擇說
1.	歸納要點:
 (1)	物種具大量產生後代的特性。
 (2)	任一族群的個體間存有差異即 遺傳 變異。
 (3)	族群中具較能適應性狀者存活率高,故隨時間推演其後代占有較多數量,即為 天擇 。     
              ▲ 拉馬克的用盡廢退說與達爾文的天擇說。
 
2.	舉例:
 (1)	蛾類外表色型的頻度隨時間及環境改變而變化。
  	胡椒蛾可分白色及黑色型,其主要天敵是鳥類。在汙染低時,白蛾存活率較高,但當汙染增加、環境為煤灰等覆蓋,使黑蛾反而不易被天敵捕食,存活率高。由此可知,鳥類生活環境改變是天擇主要因素。
  	但空氣汙染逐漸改善後,白色蛾數量於族群比例又逐漸提高。可知天擇作用可依環境改變進行適當調整。
          
             A. 10%黑色外表型                  B. 80%黑色外表型
▲ 自然選擇的機制:在淡色樹幹上棲息的白色蛾較多(A圖),黑色蛾較少,僅占10%左右。這是由於黑色蛾在淡色樹幹顏色顯著,易為鳥類捕食。若干年後,工業發達,工廠冒出的黑煙將樹幹染成黑色(B圖),而白色蛾成為顯著目標,易為鳥類捕食,日漸減少,黑色蛾占優勢,在族群中占80%。這種過程就是自然選擇,也就是天擇。
 (2)	嬰兒體重:一般新生兒平均約2.8~3.6kg,太輕會造成死亡率上升,太重甚至會危害母體、且出生過程無法順產,故使於平均值內胎兒存活率較高。
3.	結論:當生物生活環境改變時,族群結構隨之變化,僅具有能適應環境性狀者存活率高,但天擇並非一定的特定性狀產生差異選擇。如母體構造未變,新生兒的體重多維持在一定範圍內,可知「天擇」是 動態 過程,依時間生存環境不同,無預先特定演化方面。
 演化結果的種類:族群遺傳變化在天擇作用下使演化結果可分:A. 穩定 型;B. 方向 型;C. 分歧 型天擇三類。
 
▲ A.穩定型天擇(stabilizing selection):排斥極端的變異,本例中體色較淡及較深
   的個體逐漸被篩選。B.方向型天擇(directional selection):使大致上的分布移向某個極端的變異。本
   例中,深色型的個體數量漸增加。
  C.分歧型天擇(diversifying selection):比較喜歡兩邊的極端。本例中,淡色型及
   深色型的個體存活率較好。
 遺傳變異與演化 
1.	個體變異:同一族群中,不同個體間有遺傳結構及表現型上的差異。
2.	變異形成原因: 基因 突變,染色體 構造 上、 數目 上的改變,而染色體上基因重組乃是形成大部分族群變異主因。
3.	推論:  遺傳變異  是演化基礎, 天擇 是決定演化的方向,故先有族群變異存在,經不同環境篩選,具適應環境性狀,篩選留下,否則被淘汰,使天擇後族群其親子代間有部分性狀或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4.	結論:族群在穩定、可隨機交配環境中,若無突變、遷移、天擇,則族群基因頻率不會改變,即生物無演化,故生物演化就是親代與子代的  基因頻率  發生變化。
 物種的形成 
1.	種的概念:
 (1)	 形態 種的概念:由林奈以外表形態來區分物種的看法。
 (2)	 生物 種的概念:由麥爾提出在自然狀況下,可進行交配及交換遺傳物質的個體,即屬同一種。
2.	 種化 :一物種隨時間推演而演化出一個以上的新物種。
3.	種化原理:  生殖隔離  :演化經漫長時間,使祖先族群逐漸形成大的差異,使之無法進行基因交流,形成新物種,故為物種種化的新關鍵。
4.	結論:族群中個體的遺傳變異,經環境變遷,加上地理隔離或行為隔離,於天擇作用下,產生 生殖 隔離形成新物種。
  
一、單一選擇題:
( D ) 1.	下列有關於拉馬克及其演化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A)著物種原始並提出用進廢退說(B)認為後天獲得的特徵可以遺傳至後代(C)認為現代物種皆起源自共同的祖先(D)用進廢退說沒有科學根據而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様式第4)の記載例(ファイル名(0-yousiki4rei(2012-06)).doc-京都市.doc
 - 05年10月新设立开发企业申请暂定资质名单(57家)序号单位名称1.doc
 - 101-1-3九年級國文科.doc(71KB).doc
 - 103學年度第2學期學校課程計畫【撰寫注意事項】.doc
 - 102年統計研討會(二)-下半年度三場.doc
 - 2-5-4.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doc
 - 2010-2015中国啤酒专项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中商情报网.doc
 -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试卷.doc
 - 2011-5-4-17893.DOC.doc
 - 2012年上海应用物理所党委工作要点-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