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古村落地理文化案例浅析(12月31日定稿22)范例.doc

泰顺古村落地理文化案例浅析(12月31日定稿22)范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顺古村落地理文化案例浅析 ——徐岙底和塔头底 指导老师 项金龙 叶永春 作者 汤章虹 堪舆学是古人如何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学问,一建筑群的选址、布局、建筑形制及周边环境,直接反映出居住人群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而选址的形态,如同人的肢体语言,传递着该建筑以及居住者的各种信息;如同人的衣着,表示出穿着者当下的精神面貌和与生具有的风格品味。其结果是,这些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选择者的后代生活心情及人生方向。 古人选址:看内外形势,以藏风聚气为佳。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因此犹重水,有“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莫安家”之说。古人选址的最佳标准,村落选址如图(一)。后依厚实丰满秀气山峰,如人拥有仁厚的老师和家长;左右山峰簇拥,可遮挡两边来风,又如内有贤妻和良夫外得朋友羽翼之力。前有开朗平旦的明堂,如亲朋好友汇聚议事客厅;一汪清水环抱着涌至门口,如才(财)源进门来;如果远处有笔架山或文峰山,犹如县官有印,能发科甲,意喻文能化来往的一切人和事。 位于泰顺县筱村镇,是泰顺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水:从村庄后的金山、左右山峰而出,汇聚为两条溪水,环拥着全村,古人有“真山真水出真人”之说,那么,这是一片能养育出人物的地方。美中不足是村前缺一蓄水的塘,水从环抱全村后直流向村前方——在村口现不回头之象。宛如含辛茹苦养大,成家立业后的子女,没有回报父母恩情的意识一样。相地者曰去水无情山:村后的金山厚实也秀气,山右侧特别厚实丰满。美中不足的是金山与主路对接处为一明显的山谷,这样减弱了后山脉的气势。 另外,村左侧青龙首处山峰高昂,给人有得意之际现忘形的气象。宛如许许多多功成名就后的人,总会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不思源。再者,右侧(白虎)山势太高,特别是与左边那高昂的山峰对峙的位置处,山势右拐示反弓形状。就有了左右山势因紧促对峙产生的不那么和谐争斗现象。风水是一门综合性运用学,天地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讲究中庸和谐,和谐能育万物。因此古人运用T字形主路网贯穿全村,并置留一大块方整稻田(元古宅)予以调和缓解紧迫气息,使古村依然显出平和有序的繁荣气象。 宗祠:徐三翁祠位于村口左侧溪水外那高耸的山脚下,此山虽秀,因突兀而起,给人高危的孤清感。宗祠是后人祭奠祖宗神圣的地方,选址建此,表达了后人要祖上庇护之意——锁水口和化解压力,不过远离村庄也传递出平时冷落祖先的意识信息。 武举人府:位于村主路左侧的一断头小径内。该古宅为乾隆年间考取武举人的吴永枫府衙感知天地的休息就错失良机冬天播种肯定颗粒无收。 文元古宅:位于村主路尽头右侧,是清乾隆庚寅年(1770)中了浙江乡试的副榜吴经存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历史上红曲工艺为该村主要经济支柱。文元古宅门口,和水田之间处有一道石头砌的矮墙,起照壁的功能作用——纳藏谨慎地处理来往事宜。三柱悬山顶六脚凉亭式门头外贴着大红的对联,时常见坐此息脚聊天的人文景象,这座古宅院应该是古村中最佳的旺气地段。 经过文元古宅,其右侧是一座荒芜的大宅院,只剩下一座和文元古宅一样的六脚门台。该宅院背靠的也是金山,只是对着金山右边边缘,后露空挡,再者此宅院紧靠村右侧小溪,能闻到水流呼啦啦声响,溪右侧山势高耸。因此,虽和文元古宅相邻却缺少了文元古宅的安闲和阳光,多了溪水的干扰声响和山势的压抑和阴暗,就有遗忘的冷落感。 徐岙底古村能养育出文武人才,而且一直完整保存至今很不简单,是块值得人们研究思考的风水宝地。 二、塔头底 古村落位于雅阳镇 水:村前池塘圆形体量较大,如平静的名堂,只是紧邻村中古宅院,夏天会出现刺眼的反光。而池塘种了莲花,即遮挡了水光又有清静廉洁的好气象。近民居的水塘边线和主路形成两条相向的弧线,堪舆学中水曲而缓为吉祥,只是现反弓形态,给人胳膊肘往外拐的分离感。如果稍稍处理一下靠近村主路的池塘边线,纵望总局形制,是环拥和归拢的欢聚样。 两村的水对比分析:塔头底池塘水是从周边稻田沟渠来,止于低洼处形成了池塘,美中不足水只进没出水,与徐岙底村水比就少了几分活力和清灵。如果将水比喻为读书人,徐岙底村的水宛如一位有思想的读书人,走进社会,主动地传播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塔头底村的池塘,则如一位积累了丰富知识温文尔雅的读书人,过着与世无争的耕读生活一样。 山:塔头底村的后山平实厚重,满山坡的青竹,给人脱俗的君子形象。因古院落群一字型排列山坡下,缺少次第的重叠和汇聚感。加上主路显反弓形横穿各院落的前方,左右山体远离村庄。古村现出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的孤清感。 两村山势对比分析:徐岙底村三面环山,村落地形如葫芦,村口紧收村内依次布置居藏。体现出活力和汇聚的气象。塔头底村左右山峦远远伫立,村前开阔平地。则如隐者,只能感知远方祝福一样。 小结:上述两座村子,优缺点各有,并非十全十美,和人无完人是同样的道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