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烛之武退秦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烛之武退秦师》分析

一、“以”作动词 译为“认为、以为”。 主讲四个文言虚词焉、之、而、以 《烛之武退秦师》 【18个虚词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焉”字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蓼洲周公被逮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在这件事情上的。?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译:距离现在建墓安葬在那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译: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生气,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法 “之”字用法 一?作代词?? 1、?代人。 “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项脊轩志》? 2、?代物。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烛之武退秦师》?? 3、?代事。 “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 4、?指示代词。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 “不若长安君之甚”。“之”译作“那样”。? ——《触龙说赵太后》 二 ?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 “代百司之职役哉”。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 ——《谏太宗十思疏》“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2、?补语的标志。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捕蛇者说》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