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集38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 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主要考虑(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数量的比例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的生活水平和人体健康状况 D.性别比例 解析:选A。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最重要指标,如果幼年个体偏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将来人口密度会变大,否则会变小。 2.下列对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快速增长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 B.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C.男女性别比例的逐渐失调 D.处于种群增长的快速增长期 解析:选C。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呈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还有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量高等。 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 ③白色污染 ④烟尘 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选C。燃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而三峡工程发电利用的是水能,避免了这一系列污染的发生。 4.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 解析:选A。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会导致地球的热量不易散失,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其主要影响成分是硫的氧化物,特别是SO2;氟利昂是导致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 5.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发展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基数大,应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量 解析:选D。我国人口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要控制在13.6亿以内;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6.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下列叙述中,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人口的持续增长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退耕还林还草 D.立法保护基本农田 解析:选D。人口的持续增加,给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保护耕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占用耕地;立法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保护耕地。 7.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土地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对外来物种的引进,由于在当地缺少天敌,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不能为美化城市环境而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黄鼠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为控制水葫芦,不应该将其天敌引入我国,也许水葫芦的天敌在当地没有天敌,但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8.设计生态农业时,下列哪项不是增加食物链的目的(  ) A.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重复再利用 C.实现废物的资源化 D.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选B。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体系,实现了物质的多重利用,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不再存在垃圾,减轻了环境污染,但能量在食物链间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能重复利用。 9.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解析:选D。去除杂草和害虫,使作物的产量增加,即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搁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