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禮仪课程伦理内涵之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禮仪课程伦理内涵之探讨

生活禮儀課程倫理內涵之探討 國立聯合大學共同教學中心 周德榮 摘 要 生活禮儀課程是一門通識課,它之設立頗符合哲學家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的宗旨,有很多時候一邊上著課,一邊就示範講解,如果教學者誤解這是一種生活教條,把所有的言談舉止都畫上僵化的框框,學習者不但覺得無趣,也會排斥一切的禮儀,認為只要是禮儀就一定是束縛,完全失去課程的目的。正確的說,生活禮儀是生活智慧、生活哲學與生活藝術,一方面靠著它去與人溝通,另一方面則因溝通順暢而得到生活情趣,故其倫理內涵至為明顯,大多時候未必能夠放諸四海而皆準,更需要以細膩的心思入境問俗和入境隨俗,合乎人性才謂發之中節,吾人宜正視它、發揚它,先由積極樂觀、認真努力的生活態度做起,藉由它作橋樑,使生活行動充滿光明面,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斯時便成為生活達人,全人(整全的人)教育的脈絡方可順利開展。 關鍵詞:生活禮儀、通識教育、倫理內涵 探討緣起 筆者自95學年(2006年9月起)開始擔任聯合大學生活禮儀導師,由剛開始的摸索到現今的熟稔,一方面肯定了此門課程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發現了若干問題需要釐清,否則容易流於形式主義,而大大削減其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如果要找出其核心精神,覺得倫理內涵是最值得探討的,尤其在與學習者互動的過程中,發現生活禮儀課程最直接貼近教育學者杜威所謂「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哲學意涵。不過,生活禮儀課程並非普及於大專院校,且其實施方式各有不同,大多只開設於商業或管理學院的科系,以「國際禮儀」課名之。由課程出發點看,應是立基於專業需求之考量,因為商業職場上的應對進退明顯比其他行業注重國際禮儀,做這樣特殊化的區隔有些奇怪,然反映在現實情況確實如此。 聯合大學的生活禮儀課程規定所有大一學生必修,每週二小時,上下學期各上課六週,零學分,每學期將上課班級分為三個梯次,每梯次約二或三個班,於國際會議廳施行,故擔任課程老師仍然上滿一學期十八週的課,雖名之為「生活禮儀導師」,定位屬性卻是一門通識課。 生活禮儀課程是否應該被訂為必修課,或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卻無法迴避教育最初衷的目的是讓人學會生活,生活之中需要禮儀,是因為人的社會是一個人際網絡,需要讓大家都安適自在,這樣的意義連結,生活禮儀課程的目標便非常明朗,至於它為什麼定位在通識課,它的倫理內含有哪些,以及它的倫理內涵之具體例證等,將在以下一一探討。 生活禮儀課程、通識教育與倫理的關係 一、何謂生活禮儀課程? 生活禮儀如何定義?生活,當然不外乎吃、喝、拉、撒、睡或行、住、坐、臥等,禮則為核心,孔子說:「禮者何?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又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管子說:「禮者,因人之情,象義之理,而為之節樂者也。」,儀者為外顯的樣貌相態,所以生活禮儀何起來說,就是生活中林林種種都要盡量合乎節度,使人安祥莊重,彼此相處愉快。何謂生活禮儀課程?如果以生活對應的層面看,不外於衣、食、住、行、育、樂等。以衣而言,衣的禮儀並不在於研究衣著的質料、樣式、色澤,但是這些皆會影響因衣而有的外在行為表現,那麼在選擇時就應該慎重;以食而言,食的禮儀並不在於講究食品營養成分和烹飪技巧,但是這些也同樣會影響因食而有的外在行為表現。如若選擇衣鞋不當,輕則後悔浪費錢財,重則失去保暖吸汗功能或是壓迫足部造成疼痛,一定會影響穿著者的心情和態度,使得應對進退出現不自然;同樣的,吃了壞的或口感太差的食物,輕則失去食慾,重則弄壞身體,還談得上什麼食的禮儀?所以生活禮儀課程仍然要貫通這些生活上的常識,在課程中適時提醒學習者,且常常要用實例說明,就像一幕幕的現實情境可以演練及體會一般,而非只是像教小學生那樣說碗筷要怎麼拿,衣鞋打扮又是如何等等,這樣的課程必須與通識教育的宗旨相符合。 二、生活禮儀課程和通識教育的關係 通識教育雖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見解,不過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和生命教育: 博雅教育:依紐曼(Newman,John Henry )之意,博雅教育之目的是對於「心靈之訓練,經由這種教育的訓練,可以養成一種心靈的習慣(a habit of mind ),這種心靈習慣貫穿了生活,而其屬性則為自由、公平、沉著、穩健與智慧。」(註1:Newman,John Henry1959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New York:Image Books)亦即在這樣的教育下能培養出「通達而有修養與識見之文化人。」(註2:孟樊、鄭祥福「後現代學科與理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頁248)以這個角度切入,通達、修養、識見若能在優先觀照生活禮儀的方式去知行合一,不失為好的可行途徑,因為這種訓練使自由、公平、沉著

文档评论(0)

sd47f8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