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马”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诈马”考.

“诈马”考. 诈马宴又叫质孙(只孙)宴,是蒙元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宴享大会,其内容有宴饮、歌舞、各种杂技、竞技与游戏等,是一个大型的狂欢盛会。对于诈马宴的活动内容,学术界并无多大争议,但关于ldquo;诈马rdquo;一词的解释,却有着诸多分歧。元明清人的一些文献对此或语焉不详,或解为赛马。20世纪80年代,分别有韩儒林、纳古单夫撰文,指出ldquo;诈马rdquo;一词不来自汉语,且与马没有任何关系。笔者在校点《全元文》郑泳的文章时,见有《诈马赋》一文。赋文全面铺排了诈马宴的各项程序和盛大场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篇赋基本上可以解决ldquo;诈马rdquo;一词解释上的歧义。仅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nbsp;nbsp;nbsp; 诈马宴之ldquo;诈马rdquo;究竟是指什么?分歧意见大致可分为ldquo;马说rdquo;和ldquo;非马说rdquo;两种,也可以称之为ldquo;汉语说rdquo;和ldquo;非汉语说rdquo;。ldquo;非马说rdquo;的代表是韩儒林先生,他的《元代诈马宴新探》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文否定明初以来谈ldquo;诈马rdquo;者多将马牵扯进来的说法,认为ldquo;诈马rdquo;一词用汉语无法解释,而只应是一个外来语。他以ldquo;诈马宴rdquo;又叫ldquo;质孙宴rdquo;,而质孙服衣料均由使用波斯语的回回自西域贩运而来为依据,提出ldquo;诈马rdquo;一词来源于波斯语ldquo;jāmahrdquo;,指衣服、外衣。也就是说,ldquo;诈马rdquo;与ldquo;质孙rdquo;都指衣服mdash;mdash;一指衣服的华丽,一指衣服的颜色。(注: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简称《新探》),《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收入氏著:《穹庐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85mdash;291页。) 1989年,纳古单夫先生发表《蒙古诈马宴之新释mdash;mdash;对韩儒林师ldquo;诈马rdquo;研究之补正》,认为ldquo;诈马rdquo;是蒙古语,音juma,是名词,指ldquo;把牛羊等牲畜宰杀后,用热水煺掉全毛去掉内脏的整畜,称之为诈马rdquo;;当用于庆典、祭祀、婚礼时加工烤制或煮制上席并举行隆重宴席,即汉语的ldquo;诈马宴rdquo;。(注:纳古单夫:《蒙古诈马宴之新释mdash;mdash;对韩儒林师ldquo;诈马rdquo;研究之补正》(简称《新释》),《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这两篇文章论证的基点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都否定ldquo;诈马rdquo;一词与马有任何关系;二是都认为ldquo;诈马rdquo;一词不是汉语,而是一个外来语。因此,笔者将其称之为ldquo;非马说rdquo;或ldquo;非汉语说rdquo;。 nbsp;nbsp;nbsp; 被《新探》一文所否定的ldquo;马说rdquo;,主要来自明清人的著述。如明初人王祎《上京大宴诗序》云:ldquo;故凡预宴者同冠服,异鞍马,穷极华丽,振耀仪采而后就列,世因称曰奓马宴,又曰济逊(只孙)宴。奓马者,俗言其马饰之矜衒也。济逊者,译言其服色之其一也。rdquo;(注:王祎:《王忠文集》卷6《上京大宴诗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叶子奇《草木子》卷3下云:ldquo;北方有诈马筵席,最具筵之盛也。诸王公贵戚子弟,竞以衣马华侈相高。rdquo;(注:叶子奇:《草木子》卷3,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68页。) 清乾隆皇帝则认为ldquo;诈马rdquo;或指赛马,或指掌马食之人。日人箭内亘接过乾隆的说法,认为ldquo;诈马rdquo;应该就是乾隆《诈马》诗序中所描述的ldquo;蒙古旧俗rdquo;mdash;mdash;赛马,并将诈马宴与质孙宴分开,认为ldquo;只孙宴只是泛指穿着只孙服参加的宴会,而诈马宴则是专指在上都举行的、有宿卫大臣与近侍表演赛马仪式的宴会rdquo;。(注:转引自《新探》一文。) 上述说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ldquo;诈马rdquo;与马有联系,故笔者将其称之为ldquo;马说rdquo;;又因他们均未明言ldquo;诈马rdquo;不是汉语,笔者且将其归为ldquo;汉语说rdquo;。 nbsp;nbsp;nbsp; 总之,ldquo;马说rdquo;是以马来解释ldquo;诈马rdquo;,ldquo;非马说rdquo;则以否定马来立论,并认为它是一个外来语。 nbsp;nbsp;nbsp; 那么,ldquo;诈马宴rdquo;究竟是ldquo;离不开那个lsquo;马rsquo;字rdquo;,还是与马毫无关系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