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辨正(四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辨正(四则)

《老子》辨正(四则)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对通行本《老子》中容易引起误解的“小国寡民”、“去彼取此”、“不尚贤,使民不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等思想作了辨正,对有代表性的歧解作了批评。 关键词:《老子》、现代社会、思想 哲学究竟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还是可以作为大众生活的指南,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我们认为,就中国传统哲学而言,所谓的“求道”,就是为天下人找一个出路。诸子百家,盖莫能外。即使是最“玄”的《老子》,也和现代社会乃至未来世界息息相关,当然也引起了一些歧解。今不揣浅陋,辨正一二,就教于方家。 一、网络社会与小国寡民 《老子》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对于这样的理想社会,即使是尽量同情老子思想的人,也认为难以接受。乍看起来,老子的确要人们浑浑噩噩,像动物一样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如此缺乏,隔阂如此深重,还鼓吹“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有悖于人性吗? 然而,我们仔细地想一想,人与人之间之所以相互倚赖,是因为大家都处于这样那样的“不足”的状态。误解从何处生,隔阂由哪里来?不就是人们总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愿望,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吗?人类为自己的语言而骄傲,却很少反省语言构筑的壕沟,正是炮火连天的战场。难怪有人感叹“语言是世界上最厚的墙”。 老子所说“不相往来”,不是“不要往来”,而是因为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没有往来的必要”。这种理想社会的前提是摈弃用来用兵打仗的“什伯之器”,虽然有快船大车,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老百姓只要结绳记事就可以了。后世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也是休养生息的前提条件吗? 在网络社会初现端倪,摩登人士以“泡”来形容对网络的依恋之情时,我们竟然发现老子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人们对现行交通工具的倚赖减少到最低程度,“伊妹儿”乃至电子邮局的登场使“千里送鹅毛”变得轻而易举,只要“挂”上网,就不会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 有人把网络看成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它会不会代替电视、报纸的问题,而似乎没有意识到网络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你的主页,你的电子信箱、你在BBS中的留言,你下载的软件等等,就象征着你的存在,大学、商场、政府、股市……被“一网打尽”,你只有“安土重迁”,因为离开网络你将寸步难行。“一亩地、两头牛”的田园景象正在变成“一台机”、“一只猫”、“一只鼠”的组合。电脑正在向越来越“傻”的方向发展,你在将来要作的事情也许就是随手“点击”而已。 网络将打破工业社会流水线生产对个性的蔑视和摧残,人们将有充足的时间去游戏、去欣赏、去创作;去要求符合个人口味的服务,去展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网络不仅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大大扩展了人们的选择余地,人们将有空前多的机会去挑选、去比较、去品评,有空前大的自由说“不”。总之,网络比其他任何工具都更能使人类,特别是作为主体的人、有个性的人、有创造力的人去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也可以说网络使“个人王国”而不仅仅是“小国寡民”成为现实。 然而,网络社会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也许是在虚拟空间中一览无余的真诚。在“检举”“选举”“表决”“判决”等等最重要的场合,人们早已发明了“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匿名”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保护,更是对“真”的保护。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你隐匿自己的一切外在表象而“直奔主题”,“聊坐片刻无分你我,说两句各自东西”,“板砖横飞、心平气和”。很多“网迷”、“网虫”正是在“泡”网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真”而对其留恋往返。“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了往来的必要,自然避免了相互的侵扰。一方面,“水至清而无鱼”,“真”的东西需要“虚”的东西养起来,不能事事要求“公开”,时时希望“透明”;另一方面,路阻塞则难通,付出“真”不应有什么负担,获取“真”不应有什么顾忌,否则信息高速路上也会车祸不断。 网络因为其空前的“虚”,才能承载空前的“真”,它虚化了人性中的弱点,能够把人际交往的成本和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网络社会和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网络之外的生活方式一一对应起来。晓得此理,才能真正在网络面前“拿得起,放得下”。 但是,确有“网民”不解此中真义。鸡蛋吃得香了,就按捺不住要见生蛋的母鸡,见了母鸡才发现对方既老且丑,还叫得难听,失望之余,难免恶语相加。更有在网上对骂不解气而在网下大打出手的悲剧。加之黑客、病毒、电子罪犯、信息垃圾的冲击而使很多人对网络的发展忧心冲冲,这就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