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无内朝论.
两宋无内朝论.
nbsp;nbsp; 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不少朝代大多形成内朝,而两宋时期却大体无内朝。这个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尚未得到学界认同。有鉴于此,本文拟加以揭示,并进而探讨其成因、剖析其意义。这些自然都仅仅是初步的,加之篇幅有限,只能说个梗概。
一、什么叫内朝
nbsp;nbsp;nbsp; 内朝又开中朝、内廷或内庭,而外廷或外庭则是外朝的别称。内朝一词在宋代的典籍里并不少见。据统计,在李焘《长编》中便有七处。如卷一四二载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八月“诏谏官日赴内朝”;卷一六六载左司谏钱彦远在皇nbsp; 元年(1049)正月上奏说:“武臣自殿直以上皆当填内朝,而日至殿中者无几。”依据这类记载,人们对两宋大体无内朝之说,难免表示怀疑。其实,内朝有两种含义。
nbsp;nbsp;nbsp; 内朝的第一种含义是指地点。笼统地说,宫廷之内叫内朝;具体地讲,则因时代不同而异。元人陈nbsp; 注《礼记集说·玉藻》篇称:“天子、诸侯皆三朝,外朝在库门之外,治朝在路门之外,内朝在路门之内,亦曰燕朝也。”据说这是汉代以前的情形。此后,如唐代以承天门为外朝,太极殿为中朝,两仪殿为内朝。[1]至于宋代,据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记载,“文德殿曰外朝”,“垂拱殿曰内朝”。前引宋仁宗诏令所称、钱彦远上奏所说“内朝”即是指宫廷之内,而“殿”则是指宫廷内的垂拱殿。南宋人林nbsp; 在《古今源流至论》后集卷五《内朝》中说的“国家内朝、外朝,无异汉、唐”,主要是从这种含义上讲的。
内朝的第二种含义是指机构或人员。《韩非子·孤愤》注中讲得比较笼统:“外谓百官也,内谓君之左右也。”《汉书·刘辅传》孟康注说得比较具体:“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上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他是就西汉时期、武帝以后 的情形而言,而且讲得并不十分全面,如没有讲到尚书就是个明显的缺陷。此后历朝历代,内朝的机构和组成人员迭经变化。
nbsp;nbsp;nbsp; 上述两种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二种含义的内朝往往置于宫廷内,西汉中后期的尚书即是一例。但并非任何时期凡是设在宫廷内的任何机构都叫内朝。如北宋前期,宰相议事处——中书门一下尽管设在禁中即宫廷内,可是中书门下并非内朝,而是外朝。这点人所熟知,不用多说。需要着重指出,本文探讨的内朝,不是取其第一种含义,而是取其第二种含义。前者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有,后者则未必。清代史家钱大昕《三史拾遗》称“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便是其明证。第二种含义的内朝据说滥觞于西周时期,但毕竟正式出现于汉武帝时。互汉昭帝时,外戚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身份主持内朝,内朝权力明显增长,丞相田千秋、杨敞等人“徒唯唯而已”。[2]可见,内朝哪里仅仅是分割外朝权力,简直是凌驾于以宰相为首的处朝之上了。难怪宋元之际著名学者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认为》:“两汉政出于二”,“重中朝而轻外朝”。
nbsp;nbsp;nbsp; 至于内趄的组成人员,已故史学家钱穆指出:“内朝用私臣,非宗室则必属外戚。”[3]“用私臣”一语道破了内朝的实质,但非宗室即外戚这一概括并不周延。。历代内朝的组成人员,除了皇帝的血亲即宗室、姻新即外戚而外,至少还有皇帝的配偶即后妃、家奴即宦官。于是,内朝因组成人员不同而出现了宗室内朝、外戚内朝、所妃内朝、宦官内朝等多种称呼。
nbsp;nbsp;nbsp; 从上述情况看,内朝作为皇帝用以分割外朝权力的工具,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由皇帝的新属或新信组成;二是凌驾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之上。具朝与外朝相比,家天下统治的色彩尤其浓厚,更能显示中国封建政治的这一特质,其探讨价值自不待言。
还应当指出,内朝又可以分为显形内朝与隐形内朝两类。显形内朝如西汉中后期,按照制度,设有固定的内朝机构和官职。隐形内朝如唐代景云年间,按照编制,虽无内朝,但太平公主“权震天下”,“朝廷大事非关决不下,间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4]称之为公主内朝,实在是当无愧。从中不难看出,隐性内朝的权力不一定比显性内朝小。
二、大体无内朝
nbsp;nbsp;nbsp; 两宋大体无内朝,很难说是什么新见解,类似看法在南宋时期早已有之。据《长编》卷一七六记载,宋仁宗“守法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陈傅良指出,宋光宗往往这样处理朝政:“每事付之外庭,采于公论,左右便嬖,绝不预政。不唯不听其言,又切禁之”。[5]或许正是依据这些,林nbsp; 《古今源流至论》后集卷五《内朝》中认为“我朝修复古制”,改变了汉武帝以来“亲内朝、疏外朝”的积习,恢复了西周“以外统内”、“以内属外”的旧规。此说并非毫无依据,如宋仁宗朝宰相吕夷简不仅干预宫中事务,并且公开宣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