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阈下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刍议(“2015年理论学习征文”).docx

中国梦视阈下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刍议(“2015年理论学习征文”).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梦视阈下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刍议(“2015年理论学习征文”)

中国梦视阈下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刍议——基于主体历史和主导历史博弈叙事新范式的初步观察汪堂峰[摘 要] 综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演进和各种政治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正是主导历史和主体历史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既使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进呈现出错综交织的状态,也建构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梦主题的发展方向:面对外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这一集主体历史和主导历史于一身的近代世界文明,作为中国近代的主体历史,封建农业文明固守之梦必然幻灭;面对内部封建农业文明和外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双重夹击,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主导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梦想和努力,必然走上穷途;唯有以社会主义为历史的主导方向,实现对中国封建农业文明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双重扬弃,并创造性地利用主体历史来改造主体历史,并最终实现主导历史和主体历史的合一,才能使中国走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关键词] 中国梦 主体历史 主导历史 封建农业文明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社会主义一过往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叙事,一般囿于“冲击一回应”模式、“传统一近代”模式、帝国主义模式的分析框架,或者执迷于近代化(现代化)主线与革命主线之争,或者执著于现代化框架下改良与革命之争。由于这些分析框架难以独自囊括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部,而主线之争也从未在事实上尘埃落定,故而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叙事,便呈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取向:一种是力图用多线发展和框架叠加的方式,来调和主线争议与框架分析的分歧。另一种则是彻底解构宏大叙事,走向历史叙事的碎片化。自美国学者柯文提出“中国中心观”以来,这两种叙事取向在各自强化自身深度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彼此间的对立。近年来,随着“全球史观”的兴起,又有不少学者提出应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惜乎“全球史观”究竟为何物,目前尚未有定论,持此论者或应是借此宏大叙事的概念各取所需而已。随着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将中国梦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进行叙事,渐成热潮。然而,对于这种叙事取向,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中国梦”这一概念,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据此而展开的叙事,无非是对这一意识形态的附和与传播。显然,基于偏狭的功利主义视角形成的这种认知,不仅严重低估甚至扭曲了中国梦概念的意义和价值,也割裂了其同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实质性联系。实际上,一部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追梦史;只不过,在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各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追梦”主题,其历史命运也各不相同罢了。就此而言,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母题便是对中国梦的追寻,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叙事,本质上也就必然是关于中国梦的叙事。然而,如果仅仅只是在中国梦概念下,套用前述捉襟见肘并纷争不已的分析框架来阐释中国近现代以来追梦史的主题、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恐怕只是一场“新瓶装旧酒”的概念游戏,无助于摆脱宏大叙事面临的困窘。这便要求我们找到一个合理的叙事新框架,从理论高度对这些“追梦”主题的历史命运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和深刻的宏观分析,精准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必须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不同阶段的基本面貌和发展变化方向具有深刻的洞见,从整体历史角度,充分认识到作为历史基本盘面的“主体历史”和作为主导发展变化方向的“主导历史”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只有从这一创新范式出发,才能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各不同阶段、不同阶级的“追梦”主题及其历史命运做出合乎历史与逻辑的分析,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合乎历史与逻辑的宏大叙事。二“封建社会的末世”,是学界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所做的通行界定。支撑这一基本判断的依据,一是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即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鸦片战争前夕,扩张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确立。显然,“末世说”是从主导历史的角度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所做的界定。如果换个角度考察,我们将发现,当时的主体历史,实则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封建农业文明。然而,农业文明虽能创造一定的生产力,但本质上是一种迟滞的分配型文明形态。正是这种迟滞的分配型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盛衰交替、治乱交替、王朝交替的周期循环。显然,从主体历史角度观察,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恰恰处于这种周期循环过程中的低谷。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封建社会这次并未从兴衰循环的低谷中通过自身的调节,而再次走向另一个封建式的盛世。就未来历史发展的主导方向而言,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开启了艰难的萌芽之旅,尤其是,扩张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已经确立。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列宁的这一论断,从生存论的角度道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压力属性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