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6诗歌鉴赏之物象例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这首诗的首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古诗词鉴赏 ——物象 【教学目标】 1.理解物象的典型意义。 2.掌握物象类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熟悉考纲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人形象分类(见《世纪金榜》P69-73) 物 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世纪金榜》P72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8分)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时朝政大权由李林甫把持。②眇:小。 (1)简要分析诗中的归燕形象。(4分) ①诗中燕子是一个渺小卑微、辛勤筑巢、安分守己的形象。 ②燕子虽然弱小,但对春天有着执着的向往与追求;它为筑巢不辞辛苦,日夜劳作,而且安分守己,不与鹰隼相争。 ③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辞辛苦、不争名利报效国家的一片忠心,也流露出对遭受权臣排挤的牢骚与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子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诗中的“子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①子规是一个漂泊失意(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形象。 ②前两联写子规(杜鹃鸟)离开繁华的故地,年复一年地四处飘游、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后两联描写子规在雨里在月夜凄然长鸣。 ③全诗托物言志,借子规表达了自己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心情,以及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012天津)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分) (1)本诗颔联塑造了一个生长于山野,花香清幽的野菊形象。 (2)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3)本诗托物言志,作者借野菊表达了自己超凡脱俗 ,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 。 (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味?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山泉具有默默奉献、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这首诗塑造的默默无闻的山泉,既有得天地声色之美,也有满涧平池之能。而最后一联“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写出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