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食文化 概论 练习 课堂练习 1.有关饮食与人生的关系问题: 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 ; 提出不碌碌无为白吃饭的“食志”原则; 认为一个人的饮食之道是为腹不为目。 2.孔子的行为和言论中反映出他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辈的鄙视,同时在提到饮食的时候他又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二者不是很矛盾吗?如何理解? 3.在中国自 代开始,佛教的影响下,出现茶文化热, 所著的《 》,是现存最早的茶书。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出自 A 《孟子》 B 《 庄子》 C 《论语》 D 《礼记 》 5.世界三大饮食文化指的是:以 为代表的 饮食文化、以 为代表的 饮食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中华饮食文化。 6.“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7.饮食文化 8.中国人的饮食自先秦开始,就是以 为主,肉少粮多,辅以 ,这是典型的饭菜结构。 9.下列菜名中,以比喻、寄意命名的是 A 琥珀肉 B 松鼠鳜鱼 C 蚂蚁上树 D 阳关三叠 10.中国古代很多治国之道,是从烹饪中得来的,其中商代 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烹饪政治学”。 11.我国在饮食习惯上有“南 、北 、东 、西 ”之说,充分体现了我国饮食的地区差异。 12.下列少数民族中,以鱼兽肉食为主食的是 A 壮族 B 赫哲族 C 蒙古族 D 朝鲜族 13.下列少数民族中以五谷为主食的是 A 壮族 B 赫哲族 C 维吾尔族 D 朝鲜族 14.“割不正不食”观念的提出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5.“蒙古族喜食的、招待尊贵客人的最为丰盛和最为讲究的一种传统宴席是( ) A.全羊席 B.全狗席 C.全牛席 D.全马席 课外练习 16.孔子提出了许多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而且阐述精辟,见解独到。试解释下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17.简述中西饮食文化饮食观念方面的差异。 18.简述中国菜肴命名的方法。举例说明之。 19.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滞后的原因是什么?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