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石器时代的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的青铜器 作者:杜廼松
【保护视力色】 【打印】 【字号 大 中 小】2010-03-26 09-50
??????? 中国冶铜术的发明,究竟始于何时,目前还很难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从文献记载看,大约4000多年前,古史传说中的黄河流域黄帝部落与南方蚩尤部落曾发生战争,而记载中的“蚩尤作兵”,应该不是棍棒之类,有的学者指出,该“兵”应是青铜制品。《汉书·郊祀志》:“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黄帝内传》:“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墨子·耕柱》说:“昔者夏后开使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乙卜于目若之龟。”《左传·宣公三年》中记王孙满答楚子问鼎事:“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文献记载虽大多属古史传说,但对追寻探索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起源,启迪人们的研究思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于这些古史传说中的记载,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单纯的神话传说,在探讨青铜器的起源上,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与长期以来未发现原始社会的铜器是紧密相关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兴旺发展,在黄河流域上游的甘肃、青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多次发现原始社会晚期的铜制品或与冶铜有关的一些遗物和遗迹。这些发现为人瞩目,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和视野,所发现的铜器内含红铜制品和青铜制品,从它们表现出的原始特点可以看出它们与夏代青铜器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连续性。
??????? 举例分析各地出土的原始社会铜器的主要特征如下:
??????? 仰韶文化铜制品:1956年在陕西西安半坡和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内,各发现一个薄铜片。半坡的为长条状,姜寨的为圆形。有关方面对这两件铜片进行了成分测定,前者为含镍20%的白铜,后者为含锌25%的黄铜。对这两件铜片,学者们持不同看法,一种意见对出土铜片的地层和时代持有疑问,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仰韶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半坡和姜寨遗址依据14C测定,分别距今6000多年和5000多年。
??????? 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的青铜器制品:1977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和1975年在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遗址各出土了一件铜刀,前者完整,后者仅存刀体前半部。两刀均凸背凹刃。林家刀把与刀体无明显分界。经过对铜刀合金成分的测定,两者都是锡青铜。马家窑文化为公元前3000年,马厂文化为公元前2300年。这两件青铜小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
???????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遗址和墓葬常常出土以工具和装饰品为主的红铜和青铜制品。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它出在铜石并用时代末期向青铜文化过渡时期,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晚于甘肃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
??????? 齐家文化铜制品:遗址和墓葬出土铜或青铜制品的主要地点是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庄、永靖秦魏家、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尕马台等地。齐家文化发现的红铜或青铜制品主要是小型工具和装饰品。工具有细长棒形的铜锥、扁平刃的凿、凸背凹刃的长条形刀等。装饰品类则有由扁条铜片卷合而成的圆形指环和弓形小纽圆形铜镜。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的铜镜为素面,直径6厘米;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一面直径为9厘米的铜镜,背上有两个同心圆,同心圆面饰凸起的人字形弦纹和直线纹。需要指出的是,两面铜镜都是锡青铜所制,尕马台铜镜锡的成分占10%。它们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铜镜。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组学者,利用同位素源手提X光荧光仪,对玉门火烧沟齐家文化墓葬内出土的45件铜制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是红铜制品占13件,余为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制品。铜器在制作上锻与铸都有,而以锻为主。范铸法有单范铸造,而铜镜、有銎斧则用合范铸造。在火烧沟还发现了镞与镰的石质范。关于齐家文化的年代,依14C断代数据,树轮校正为公元前2255年至公元前1910年。
??????? 龙山文化铜制品:1955年河北唐山大成山遗址出土了两件大小相似的梯形铜片,据科研单位对这两件铜片进行化学分析,含铜量分别为99.33%和97.97%。有的学者提出这两件红铜片是“切割用的刀类”。1975年河南临汝煤山类型二期文化灰坑内,有用红烧土制成的炼铜坩埚残片,其中一块壁厚1.4厘米。重要的是,坩埚残片内壁粘有六层铜液痕迹,反映了坩埚的坚固耐火性。经过对铜液进行分析,成分为红铜。在河南淮扬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灰坑H15内发现有铜炼渣一块,呈铜绿色。郑州牛寨和董寨龙山文化遗址出有坩埚残片和铜片,前者为铅青铜。
??????? 1983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龙山文化3296号墓内出土一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