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第二课时.doc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第二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老师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一、说话训练,比较理解 师:(板书: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 生1:更羸是射手。 生2:更羸是猎手。 生3:更羸是能手。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 生:是“人”的意思。 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 (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 师:(板书: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 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 生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李广的人…… (学生打断:我知道李广的故事。讲述李广误将石头当老虎拔弓射箭的故事。) 师: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学生一齐背诵《塞下曲》) 师: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老师遇到你们真是三生有幸。中国有一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学生打断)。 生:(很是自豪)老师,我也知道这个故事(学生讲述罗宾汉比赛射箭的事)。 师: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样呢? 生1: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来。 生2:更羸射箭很神奇。 二、复述训练,把握故事 师: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 师:自己练习说一遍,等一会儿不看书说。(学生练习) 生1: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 师:这样说不错,但有问题吗? 生2:有,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所以是“慢慢地飞来”,还边飞边鸣。 师:那怎么说呢? 生2:(语气比较平淡)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不错。不错就是“马马虎虎”,谁再说? 生3:(语速较慢,有萋萋惨惨的味道)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好。我们继续说下去。(板书:更羸告诉魏王……) 生4: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生5: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说话的语气比较自信) 师:大王是一国之君,更羸能这样说话吗?(用对一般人说话的态度读了更羸的话) 生5:(幡然醒悟,抢着说)应该有些讨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来,要含蓄些。 师:你体会得深刻,你能说好吗?(学生说得不错) 师:(继续板书:魏王不信,于是更羸……果然……)大家练一下,等一会儿不看书再说。 生6: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 得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说完整了。谁能再说? 生7: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得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更羸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在大家疑惑之际,还是他自己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请同学们读最后一节。 (板书:观察 分析 推理 判断) 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指着板书)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呢?他注意——观察(板书)正确,——分析(板书)合理,还——推理(板书)入情,最后判断(板书)正确。 师:谁上台按这一顺序给最后一节分层。 (一生上台,划分层次,分好层次后,老师引读这一节,并指导学生背诵这一节。) 三、“挑刺”训练,课堂练笔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这篇课文有一个小缺陷,比如第9节,大家读一读,看一看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问题? 生:(大吃一惊,课文怎么也有问题?但在老师指导下读书、思考后发现了课文的不足“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这句话不够准确,“就掉下来”应该改成“就掉了下来”或“就掉下来了”。) 师:改得好啊!学习语言就要多读多思。一读,能读出毛病;一思,能看出缺陷。又如,课文完了,魏王应该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