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庙仙amp;nbsp;amp;nbsp;品味课改- .doc

走进庙仙amp;nbsp;amp;nbsp;品味课改- .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庙仙amp;nbsp;amp;nbsp;品味课改 走进庙仙,品味课改 ——有感于罗山庙仙乡的新课程改革 长葛市淑君中学高敬奎 中心校印象 第一次知道罗山县庙仙乡中心校,不是在罗山,而是在后河镇政府礼堂的教育专家研讨推介会上。杨光琦教授的庙仙乡,是一个在2002年就已经获得国家级“常识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项目基地和国家级“会学——学会”教育思想示范学校,两个国家级的牌子没有挂在县城,却挂在了河南省老区的一所农村学校,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庙仙中心校更增加了一份好奇。 国家新课程改革是2003年开始的。罗山县又被首选为国家第一批课改的试验区,这又增加了他的神秘感。何以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普通的小学两次被国家选中。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罗山县庙仙乡中心校。 罗山县庙仙乡中心校地处信阳市东部40公里处,在罗上县城南10公里的丘陵地带,再往南30公里就进入大别山山区。虽是鱼米之乡,却是以农为生,几乎没有企业,几分丘陵地就成了所有农家唯一的收获。在我们这里已经绝迹20年的拿鸡蛋换钱,又拿钱买农具、食品的事仍然平常。落后的农村经济和闭塞的自然条件,便成了罗山农家通过求学走出罗山的唯一途径,这里的孩子也表现得格外的热衷于学习,向来不会对学校产生厌恶情绪,表现出一种令人欣慰的求知欲。这给了在农村中学任教的老师们一个不小的安慰——你可以尽情倾其所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任意遨游。就是一种这样的情结,使得罗山庙仙的老师具备了革新自我,充实自我独特条件。 校长印象 毕延威——中心校校长,个子不高,体态还算得上威健,虽说不上具备一个教育家的风范,说话思路清晰,论事有理有据,在骨子里就透露出一种刚毅的精神。中心校校长的权威,成了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助推剂。他在自述课改经历的时候,痛言课改的艰辛与无助。“改革伴随着剧烈的阵疼降生,又在曲折迂回中成长。”庙仙乡校长如是说。当谈及教师是否愿意接受课改时,毕校长用一句话概括:“谁都想住高楼,那是要付出的,除非有人逼着做”。老师们在繁忙的劳动中习惯了一套作业方法,想改变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毕校长又谈了改革的原动力和经历。最初是陈旧的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的碰撞,我们最先需要转变的是教育观念,从理论上讲可以行得通的东西,老师们还是有些担心,担心离开了老师的讲授与主体地位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搞砸了,自己的名声事小,老百姓不买账。最初的试验班(2003年第一学期四个班中选中实验班两个)在挑选老师的时候,承诺不考虑考试成绩,仍然没有人愿意去做。经过反复做工作,校长亲自担课(学校)。一学期的实验下来,通过抽考,发现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成绩比另外两个非实验班要差,而且在县抽考中成绩倒着数。但我们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后来我们请有关的专家教授亲自到校调研会诊,最后得出了结论,不是课程的问题,也不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观念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过于保守,没有真正的领会课改的要义。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下大力气在转变教育观念上做工作。最终在第二学期抽考中名次提升了一半,这样坚持下去,在近年的多次抽考中,成绩一步一个脚印,列居罗山县前列。谈及如何加强学习以转变教师观念时校长说,那还得逼着学,让教师形成习惯以后再放手,我们称之为“洗脑”。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对学习有异议和思想妥协问题,调整了部分教师,甚至有过大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动用了经济杠杆,触及了工资等利益,调离工作岗位,停职停薪等等,凡可用的都用上了。目的是要逼着老师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改革是必然,不改不行,与公与私,都要坚持这样做下去,并且形成制度,直到现在。教师的“洗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完成的;二是“洗面”,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案模式,坚持备两份教案,一份给自己,一份给学生,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坚持既定的新课程目标不动摇,又要充分体现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和地位。这些工作,我都要具体狠抓落实,没有完成指标的,就现场说事,不容置辩。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师们都习惯了也就没有多大的阻力了。我们所有的教师每期都有三优任务,每位教师每期必须将一节优质课,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优秀论文,写一本高质量的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同时每个教师还有一均衡的接待任务——那就是外地学习的团体到校的汇报课和做课。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工作,不会让你刻意准备和造作,原汁原味的美才是最美的。同时还坚持每周六的中心教研组会议,全乡所有该组成员都要参与发言,搞好课题研究。我们的老师都会在晚上准时到学校参加自修学习,你们可以随时到校考察。今天参与做课的老师讲的都是随堂课,我们在座谈的时候,要对我们还不是很成熟的东西不要保留。 教师印象 我们是6:50到校的,这时学校已经是书声朗朗了,可门岗却说上课时间是8点。校长解释说,老师们习惯于提前到校辅导,校长也习惯于以校为家。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