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
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
[摘 要]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着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关键词] 杜十娘;悲剧成因;封建礼教;误读
Abstract:Causes of DU Shi-niang’s tragedy has long been attributed to the evil feudal ethics. But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intention helps find the author’s sustenance and longing for true love as well as his hatred and criticism toward traitors of true love, while the author抯 major intention was not to explicitly oppose the feudal ethics but animadvert on LI Jia who has no appreciation on truth love but dissoluteness. And DU Shi-niang抯 ideal has no inevitable conflict against the fe udal ethics, and is possible to realize at that time. It is vague and groundless to attribute DU Shi-niang?s tragedy to the feudal ethics.
Key words: DU shi-niang; causes of the tragedy; feudal ethics; misunderstanding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据明代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变而成的(本文就认定冯为小说作者)。这篇小说被称为:“‘ 三言’中乃至整个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对于杜十娘悲剧成因,历来也多有论述。本文将结合冯梦龙创作意图,也谈杜十娘悲剧成因。
关于杜十娘悲剧成因,有近于定论的观点。那就是作者塑造了杜十娘这一性格鲜明、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并深刻地反映出了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而杜十娘的悲剧就是在当时社会现实的大背景下,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是封建礼教和其性格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局。李甲、孙富等人只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偶然,而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一观点,在我们现代人眼中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去思考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作者的重点不是放在反对封建礼教上,其矛头所向是李甲。而小说所表现出的“ 反封建”倾向是怎样产生的呢?那是由于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使文本客观上形成了一些所谓的“ 反封建”的内容。再加上以现代人眼光去“ 误读”,就会发现,这部作品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评论者将现代人的认识不自觉地附会到了作品中去。这样去解读文本是一种曲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相违的。下面我们通过文本去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一、作者创作意图
读完这部小说,读者都会感受到杜十娘身上那非同一般的美感和吸引力。对于她的死,总是抱有深深的遗憾。我们深深感到杜十娘美貌绝伦、聪明干练、温柔体贴,而又身怀万金,她应该有美好的生活。说得更直接一点,一些男性读者会想,如果杜十娘怀抱百宝箱投靠自己该多好啊!而就在这种带着刺痛感的遗憾中,也包含着作者的爱憎,同时折射出作者的创作意图。那就是对于“ 情”的肯定和向往,对于“ 负情”的痛恨和批判。我们具体来看杜十娘的情和李甲的负情。
文本中杜十娘是一个充满理性色彩的人物,她的情被理性包裹着。但是仍不难看出她对情的真挚诚恳。当然,对于看惯了虚情假意的杜十娘,她的情已不可能像情窦初开的少女之情一样浪漫。她的情更加实际,就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的情没有初恋少女那样的缠绵与甜蜜,却多了一份深沉。这种深情在文本中多有体现,如当李甲与孙富谋划归来,却不大好意思对十娘说,还扑簌簌掉下泪来,这时“十娘保持公子与怀间,软言抚慰道‘ 妾与郎君情好,已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