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三岛由纪夫研究论略.doc
中国三岛由纪夫研究论略
三岛由纪夫(1925-1970)作为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其众多作品中展现了其文学的复杂性、怪异性、反叛性、残酷性、毁灭性等多元性质。同时,三岛又是一位在政治上具有右翼思想的作家,其文学中的政治介入又为其文学赋予了一种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特别是在1970年三岛剖腹自杀之后,其文学更是成为其右翼思想的代表而加以批判。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三岛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期刊发表的三岛研究论文100余篇,硕士论文30余篇,正式出版的专著有5部(截止2014年12月)(数据来源: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本文试图对以上研究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对目前的三岛研究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把握。
一、评传视角和文学概论
纵观国内的三岛研究可以发现,最初的三岛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评传和文学概论。 1986年唐月梅发表的《三岛由纪夫作家小论》可以说是国内较为全面的论述三岛作品及其创作的开山之作。在这篇论文中,唐月梅通过叙述三岛的生平,把三岛的创作以60年代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从个人中心主义出发,美化个人的颓废生活、悲观情绪和变态心理”;60年代以后的创作则“开始公然表示对天皇制传统观念的憧憬,对其精神支柱――武士道精神的追求”。除此之外,唐月梅还明确提出了研究三岛应该具备的立场问题,即“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尤其对三岛这样一个具体的复杂的作家更应如此”。[1]29随后在1994年,唐月梅又发表了专著《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世界》,从三岛小说、戏剧、文学评论三大部分更加全面地介绍了三岛的文学世界。[2]同一年,唐月梅还在《三岛由纪夫之死新析》中结合三岛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分析了三岛的死亡。作者认为“三岛的国家主义和‘文化概念的天皇制’与军国主义和绝对主义天皇制不能等量齐观。三岛意识中的死亡本能由于潜意识中的生命本能受压抑而增强,于是他只好借助自杀,在毁灭自己之前,必须将自己变得更美。实现其‘切腹’,就是美的极致的幻想”。[3]40可以说,唐月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后的研究者在整体把握三岛的创作倾向上具有指导作用。
另一位较早对三岛文学进行研究的是李德纯。他在《唯美而畸恋的梦幻世界――三岛由纪夫论之一》中阐释了在三岛作品中“爱情生活中的困扰和失落”与“青春期的喧嚣与骚动”的主题的常见性以及三岛“以唯美细腻叙事风格,从生活的散文中提炼出诗意”所创造的一个“唯美而畸恋的梦幻世界”。[4]另一方面,李德纯又在《抱残守缺的武士道――三岛由纪夫论之二》中论述了三岛所欣赏的抱残守缺的美及武士道精神。作者认为“从《忧国》开始,他走上了下坡路,思想特点从美学(文学)滑入政治与现实时,其内在矛盾便暴露无遗”。(P94)而“三岛在寻找政治色彩浓厚的‘美’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美’的失落和毁灭这样一种二律背反”。[5]96
总体来看,上述研究在整体把握三岛本人以及其文学思想方面对后续研究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缺少对目前的三岛研究进行系统地分类与整理,这也是笔者写本文的初衷。
二、三岛小说的美学研究
对于三岛小说的美学研究向来就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
唐月梅在《文艺上古典美之展现――三岛由纪夫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对三岛的美学进行了概述,认为三岛的美学可以用“血+死=美”和“生+青春=美”两个方程式来表示。[6]61这两个方程式可以说经常被后续研究者引用。李德纯则在《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融合》中,从三岛创作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分析了《虚假的告白》《潮骚》《志贺寺上人之恋》《春雪》等作品,在阐述三岛古典美的同时,也阐述了三岛作品中包含的现代美。[7]除此之外,付博在《三岛由纪夫文学作品中的希腊古典主义审美情趣》中把三岛作品中的希腊古典审美情趣分为“男性美”和“崇拜生、赞美生”两大类。[8]袁丽在《三岛由纪夫小说美学探微》中,以《假面的告白》《潮骚》《春雪》《爱的饥渴》等作品为例,通过对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性格、审美意识等的关照,剖析其作品中蕴涵的生死观、美学观的独特思想和艺术价值。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三岛美学广阔的理论根基,认为其中包融了“佛典、神道、武士道、儒学与阳明心学、西方的意志哲学等种种要素”,认为“三岛在对日本和西方古典主义美学产生强烈的冲动之下, 把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尽美之境”。[9]200利伟通过对《潮骚》的分析,从残酷的自然美与淳朴的人情美相统一的角度作为突破口,认为“三岛奇特的唯美艺术观在于生与死、活力和颓废、健康与腐败的对立中寻求出最佳的美”。[10]135王伟伟则在《三岛由纪夫文学的审美解读》中从“幻灭”“怪异”“倒错”三个角度探求三岛由纪文学的审美意蕴。他认为三岛从“生”到“死”,由“爱”到“欲”,其审美世界从“虚无”出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