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情并茂》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之古典诗歌吟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诗歌与散文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学情分析1、高二的学生。2、学生原有的诗歌吟诵,限于普通话的朗诵,对于传统吟诵文化的继承并不够,而且太过单调,缺乏趣味;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唐诗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迫切地感受到了吟诵诗歌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所以亟需对其进行一次古典诗歌吟诵指导。 3、笔者所在的广东省茂名地区,属于粤方言区,所有学生都会讲粤语,而部分学生还会讲潮汕语系的黎话,还有极少同学会讲客家话,而粤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比普通话丰富很多,更为接近中古汉语的发音,也就是与唐宋音十分相似,所以学生用方言尝试吟诵古典诗歌,是顺水行舟的好事。 课前探究“诵吟歌唱”之区别:(PPT2展示) 诵——依平仄、节奏规矩,引声以读之。 吟——依平仄、节奏规矩,引声以咿唔之。 歌——强化节奏,缩短平仄差距,伴以檀板、响板等打击乐器,或随乐击掌,展喉发声。 唱——以音乐为主,伴以管旋乐器,随其板 拍,展喉发声。 注意:音乐性逐渐增强。 (设计目的:因为是一个新知识的学习,只能用介绍的方法,下定义和音频示范,让学生对“诵吟歌唱”有清晰的认识。) (二)、诗句之节奏(PPT3展示) 常见五言:二三,七言:四三,上四实可分为“二二”,下三,可分为“一二”或“二一”。如: 床前明月光:二二一 举头望明月:二一二 杨柳渡头行客稀:二二二一 罟师荡桨向临圻:二二一二 在诗句中,并不绝对如此,要根据实际的诗意和句式来定节奏。 (设计目的:诗句节奏的讲解,是诗歌吟诵的一个重要基础,让学生掌握吟诵的停顿节奏。) (三)、平仄发音(PPT4展示) 平声——平道莫低昂(哀而安):低 仄声: 上声——高呼猛烈强(厉而举):抵 去声——分明哀远道(清而远):递 入声——短促急收藏(直而促):敌 注意:普通话不如粤语、黎话(闽南语系)更接近中古音。 (设计目的:请学生用粤语和黎话进行平仄发音,让其认识到放方言较普通话在发音方面的丰富性,使得学生树立起用方言吟诵诗歌的信心。) (四)、引声吟诵之原则(PPT5展示) 凡逢节奏点所在之平声字,始可引声以吟之。 如: 床前○—明月○光○— 若节奏点在同一句式(二/四、三)内,而有两平声字相连,则宜就下一平声字,引声而吟之。 如: 牧童○—遥指○杏花○村○—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据诗意,切声情,吟唱之,必能动人心弦。 (设计目的:在老师讲解后,师生用方言进行尝试,使学生初步掌握方法,而课堂气氛也进入活跃期,为下面的表演自主突破环节做铺垫。) 三、难点突破 吟诵训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注意普通话、粤语、黎话等版本的尝试。引导鼓励好学生。(PPT6展示) 前○—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设计目的:本环节先用粤语音频进行示范,让学生从模仿中掌握方法,再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该诗的吟诵,鼓励学生开始进行个体吟诵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 四、拓展:自由表演 人人生而孤独(《登幽州台歌》),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己,却要分别(《送沈子福归江东》),离别后,去从军,不免有浓浓的乡愁(《从军行(其一)》),最后壮志未酬,湮没于历史的潮流(《蜀相》)。 (PPT7展示) (设计目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上诗歌,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已经颇为清晰,目的是用反向推理法,让学生以此指导自己的诗歌吟诵,让吟诵表现出高水平,从而树立学生表演的信心和激发诗歌吟诵的兴趣;更寄望于这个启发,让学生在此后的诗歌吟诵中,能增进对诗歌的理解。) 引导四组同学用南腔北调进行诵吟歌唱表演,注意师生点评: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PPT8展示) 前○—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PPT9展示) 杨柳○渡头○—行客○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