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滨水景观风貌规划项目计划书分析
滨水沿岸景观风貌规划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概况
*******位于江苏省北部,隶属于地级宿迁市,南濒洪泽湖,北连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接壤,西北与宿豫区毗邻,东部与淮安市淮阴区交界。泗阳历史悠久,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两千年建县史的古老城市,夏商时属徐州,周代属青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凌县,汉武帝元鼎元年在泗水下游之北置*******,始称泗阳。西汉泗水国都城驻跸之所,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自此发源,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依膝而卧。
京杭运河是我国发展内河水运“两横一纵两网”总体布局规划方案中南北纵向大通道,是内河运输的黄金水道。宿迁段全长112km,等级为内河二级,经徐州从宿迁西北横贯东南,主要承担从山东、徐州到苏南、上海、浙江的煤炭、矿建、水泥等运输任务,根据宿迁段四个梯级船闸的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全年货物通过量为59986万吨。可以说她是宿迁境内最重要的内河航道,在宿迁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与公路、铁路一起构成的宿迁交通运输总骨架中发挥着水路运输的重要作用。
按照新一轮*******城总体规划确立的“以两河风光、楚汉文化为特色,以纺织服装、精深木业和电光源为支撑的新兴中等工贸生态城市”的定位,由运河北岸中心城区、运河南岸古镇区及省级经济开发区构成的“三区”用地格局已经形成。 本次“*******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是旨在保护古运河,为古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实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古城风貌、改善人居环境,使之成为泗阳城市新亮点、新名片的一个文化、旅游、商贸景区综合建设项目;需要进一步挖掘运河水文化,彰显滨水城市特色,充分发挥运河的历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打造“滨水城市、运河新城”。
二、项目思考
1、本案重点解决的问题
(1)如何避免城市与河关系的脱节?
(2)如何保证河流两岸设计的整体性?
(3)如何增强沿岸地区生态建设?
(4)如何解决运河滨水区域的可达性、可视性、参与性和经营性,使之成为*******休闲旅游的品牌和城市绿廊,并能增加就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5)如何提高地段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营造出特色鲜明又富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
(6)景观水体往往与自然界中的大水体相连,水位受大水体涨落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亲水平台的设计受到极大制约,建成后也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7)如何综合考虑政府、开发商以及当地居民等多方面利益要求,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争取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按照现代城市功能和城市风貌要求,促进城市近河区域的发展,适当增加生活服务用地的比例;根据防洪要求与实际地形,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岸线设计,使河流与堤岸间实现自然过渡与衔接,增强亲水性。
(2)促进两岸职能的适当分异,协调跨河中心的形态关系。建立通向河流的交通体系,保持面向河流的视觉通廊,构筑贯穿两岸的景观视轴。
(3)保持自然河流肌理,发挥地区自然特色,建构以河为骨架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开辟与河相连的生态绿廊。
(4)注重河岸驳岸设计及竖向设计,提高滨河绿带的可达性与可视性;将沿河两侧区域打造成大型城市带状公园,其内适当设置餐厅、咖啡厅、书报亭、小卖亭、茶园、儿童乐园、演出广场等以增加“人气”,增加旅游的观赏与参与性,借此活跃经济增加就业。
(5)充分利用构成滨水景观的几大要素——水、岸、路、桥、建筑等,营造特色鲜明,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城市形象。同时可以建设运河专业博物馆,把该收藏的实物文物尽量收集保管起来,留住历史,对运河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及积极宣传。
(6)可以通过水闸设计,以确保京杭大运河水位的恒定。
(7)考虑滨水区域带动周边土地价值升值的影响,为周边地块用地预留一定数量的景观视觉通廊;地块内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为主,同时吸取泗阳本地建筑
风格的精华,凸显泗阳新时期的风貌,采取点状布局方式。
三、设计理念的引入
整体思路为加强水治理和景观建设,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强化旅游和景观功能,弱化航运功能,把运河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景区。由此可见,未来的大运河将定位为旅游景观,这势必将更加程度地改善现有的环境,同时,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也将增强区域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水治理的同时,将“文化、景观、生态”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使其水治理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利用生态、文化的思想作为指导,在保证运河景观以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游憩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京杭运河沿线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秉承以上设计理念,本次*******京杭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