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田家炳中学届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 苏科版.pptVIP

江苏省田家炳中学届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 苏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的《书愤》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着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 体会: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黄昏时分将门掩上; 将黄昏掩于门外; 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 * 看诗后注解 两个作用: 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 (06安徽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 (06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 四看 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的情感,炼字体现的好处 看语句表达——诗家语: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 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 B.用确数。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惜牡丹花》白居易) 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 * 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杜甫)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 叠韵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浪江上踏歌声。(《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 拟声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表颜色的词 过春风十里,过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词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实字虚用,虚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