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乡愁_课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 愁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生 祖籍福建永春 台湾著名教授、诗人 余光中,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1949年5月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翌年获该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以后,在台湾省的几所大学任教。1975年,他离台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几十年来,除散文集、评论集、译作、英文论著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在港、台诗坛有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他还为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乡愁》的创作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探究学习: 诗中四个意象能否颠倒? “小小”、“窄窄”、“矮矮”、 “浅浅”能否不用叠词形式?为什么? 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那么,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怀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 地点 时间 愁绪 情怀 大陆 小时候 邮票 恋母 长大后 船票 念妻 后来 坟墓 哭娘 台湾 现在 海峡 盼归 时空交织 感情物化 余光中的《乡愁》前三节以大陆生活经历为内容,写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别家离愁:少时出门求学恋母,成年后谋生在外念妻,后来阴阳两隔哭娘,写尽生离死别之愁。最后一节扩大了乡愁的表现范围,羁旅孤岛,游子望归,这就代表了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感情和愿望。时间的发展就是线索,它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余光中《乡愁》的形式美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②音乐美:除了“头”字的有规律的重复外,尾韵并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更显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③语言美:语言质朴如同口语,富有生活气息;典雅则又经过锤炼加工,精丽而颇含逸韵。 抒情诗与意象 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抒情诗的意象,是作者的情意和客观的物象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余光中的《乡愁》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它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正好成为各个不同时期同一感情的象征物。 感情物化 乡愁本来是人们所普遍体验过却难以捕捉的情绪,作者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将感情物化,通过具体的象征性的形象,倾注自己对祖国的河山与民族历史的思念。 余光中的诗中,那少年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期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的思乡之情,而这一切都将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归东海,千峰朝泰山,诗人个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