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行要求
1、导线对地距离的确定 通常:500kV以下的线路,其导线对地的距离由线路的绝缘强度确定;500kV以上的线路则按线路对地面物体的静电感应影响来确定。 (1)按绝缘强度确定 原则:保证线路对人、畜、树木、房屋及交叉跨越物不产生闪络放电现象。 一般可根据线路所通过地区的类型选用不同的安全裕度来确定。 线路经过地区的类型: 居民区:人口密集区。如市区、城区、城镇等。 非居民区:有人车来往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无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 交通困难地区: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对非居民区:以导线在fmax时,对线下的往来车辆不发生闪络放电为原则: H=h+S+a 式中 H――导线在fmax处的对地距离; h――车辆的装载高度(m);我国规定:汽车的最大装载高度为4.0m S――内过电压下,导线对车辆不发生闪络放电的最小空气间隙。一般查表确定。 a――裕度,一般取1.0m 对居民区,可较非居民区的H值再1.0m 交通困难地区:按人和牲畜驮运物品的最大高度考虑,一般式中的h按人伸起手臂的最大高度2.8m取。 (2)按静电感应影响确定(500kV以上的线路): ――以确保人畜等在导线下不产生静电感应为原则。 静电感应现象: 在线路或附近的人畜或其它物体(车辆、金属屋顶、栏杆、铁丝网等)上感应有电荷、电流、电压的现象。感应电压越高,对人的影响就越严重。 静电感应的影响: 产生麻电或现象→人精神恐慌→造成二次事故等。 我国规定:对500kV线路,以地面(跨越物)以上1m处的静电场强不大于10kV/m来考虑。 《110~500kV架空线路设计规程》提出:“500kV送电线路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1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4kV/m” 2、导线对房屋建筑、岩石峭壁等突出物的距离要求 ――以导线在最大时不对邻近物体放电为原则?有足够的净空气间隙。 3、导线与树木的距离 三种情况: (1)通过林区:主要考虑线路附近的树木倾倒时不踫撞线路。 ∴要砍伐通道(如图所示),且通道的宽度要满足: B≥A+2h 式中:A――边导线的距离,m; h――树木的最大高度,m。 (2)跨越树木:要确保线路不对树木放电。 规定:导线最低点与树木的垂直距离为H: 35-110kV H3.5m 220kV H4.0m 330kV H5.0m 500kV H6.0m (3)通过不允许砍伐通道的林区(保护区、果园等) 要求:导线在最大风偏及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 4、导线对各种工程设施的交叉跨越距离 包括:桥梁、道路(公路和铁路)、管道等。 要求:必须严格满足规程的规定。 导线或地线的连接质量是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规程要求接头部位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避免不必要的接头:同一档距内,一根导线上只允许有一个直线连接管和三个补修管; (2)各补修管间,补修管与接头之间以及接头与耐张连接管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接头或补修管的位置中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 (3)重要跨越档内不得有接头 如跨越公路、铁路、桥梁、通航的河流、送电线路及弱电线路、特殊管道及索道等时。 (4)质量要求 接头机械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强度的90%;接头部位的电阻、电压值与等长导线的电阻、电压的比值不得大于2.0倍。 五、导、地线的连接要求 1、外观:不得有磨损、断股、破损、小绕、严重锈蚀、闪络烧伤、松股等。 2、同一档内导线的材质、规格、捻回方向等要相同。 3、要视导线的操作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预绞丝修补、补修管修补等。 六、其它要求 思考题: 1、对运行中的架空导线和地要求有哪些? 2、决定导线线间距离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导线间的垂直距离可稍小于导线间的水平距离? 3、导线的限距有哪些?如何确定导线的对地距离? §1-3 架空线路绝缘子和金具的要求 绝缘子的作用:支持导线,使导线(或带电部分)与杆塔(大地)绝缘。保证线路具有可靠的电气绝缘性能,以确保导线与杆塔间不发生闪络。 绝缘子的运行工况:承受运行电压、过电压及导线张力、自重及其它附加荷重(如安装荷载)且通过导线传递;承受风、冰(雪)载荷等机械荷载,并受气温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