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西汉的用玉制度及文化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西汉的用玉制度及文化特征

浅析西汉的用玉制度及文化特征 摘 要:西汉时期的玉文化在继承先秦玉文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君子贵玉” 的儒家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长生不死的美好祈求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与儒家教义中的孝悌思想正相吻合。这些都为汉代玉器发展成为我国玉器史上又一高峰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汉时期国家的用玉制度的分析,来探讨西汉玉器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西汉;玉文化;用玉制度;文化特征 自西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宋代的吕大临在《考古图》,朱德润的《古玉图》,汉玉研究 料载,汉武帝时黄河决口,则投入白马、玉璧以祭水神。可见璧、圭在西汉王朝的政治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礼制用玉的玉璧和玉圭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证实。山东荣成成山曾出土两组属于西汉前期的玉器,其中一组为4件,包括l件玉璧、2件玉圭和l件玉磺,出土时璧居中,圭置两侧,璜在上方。据这两组玉器的摆放位应该属于汉武帝时祭日的遗物。陕西咸阳北原汉昭帝平陵与上官皇后陵之间,也曾发现东西向排列的成组玉器,组与组之间的距离约为两米,每组都由l件玉璧和7件或8件玉圭组成,璧在中间,圭环绕在璧的周围,圭首均朝向玉璧。这些成组埋藏、排列有规律的璧和圭,显然与汉代帝陵的祭祀仪式有关系。这些玉璧和玉圭的形体很小,应是专为祭祀活动而制作的祭玉。 2.玉琮、玉璋、玉璜和玉琥 西汉一朝玉璋和玉琥已很少看到,玉璜在西汉时期除少数可能与祭祀或丧葬仪式有关外,绝大多数都是成组玉佩的组成部分,玉琮已不再是神圣的礼仪用玉,而是可以任意将它改制成为具有其他性质和用途的生活用玉。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有江苏涟水西汉墓出土的一件玉琮,该琮的上面被加上鎏金的银盖,琮的下面加鎏金的银底座,银座下的四足作出展翅雄鹰的形象。这件被加上器盖、器座的玉琮,已成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并逐渐摆脱了原始社会的神秘感。 3.玉兵器 用玉雕琢而成的兵器也属于礼制用玉,西汉时期的玉兵器多为玉戈和玉钺,大多出土于诸侯王的墓葬中以象征墓主人高贵无上的权力。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曾出土一件玉戈,戈内两面分别浮雕龙、凤纹,援、胡之间有透雕的龙纹附饰,纹饰精致优美。永城僖山梁王墓也出土玉戈和玉钺各一件,装饰极为精美。这种雕琢纹饰的玉戈、玉钺,明显没有使用的痕迹,显然不是实用的武器,而是作为显示贵族身份的仪仗用器。 (二)高度发达的丧葬用玉 考古学家夏鼐认为,“丧葬玉器应该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并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 。《抱扑子》中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用玉敛尸可保持尸体不腐。 随着西汉王朝的确立,由于儒家尚孝,汉代流行厚葬,加上神仙方术思想中对玉器的迷信,使得汉代葬玉之风盛行 。丧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塞、含玉和握玉等。 1.玉衣 古籍中常称为“玉匣”、“玉柙”。“玉衣”是指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 关于玉衣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玉衣一般按部位可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6个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用金、银、铜丝编缀而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分的高下不同。从出土情况看,西汉时玉衣制度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仍有等级之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使用的就为“金缕玉衣”,而直到东汉时期完整的玉衣制度才得以确立。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鉴于“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废除了“玉匣” 。至此,玉衣制度被废除。丧葬用玉至此衰落。 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其中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玉衣最为精美,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则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 。西汉后期用玉衣敛葬开始大量出现,说明由于中央统治势力的下降,加上神仙方术思想的泛滥,葬玉的使用范围扩大,相当于侯或低于侯的贵族开始使用玉敛葬,只是等级较低,玉质较差,如扬州“妾莫书”木椁墓所出玉衣为琉璃质 。这些皆是对儒家用玉等级制度的冲击和破坏。 2. 玉塞 又称“九窍玉”,是堵塞或遮盖在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常出土于以玉衣作为敛服的墓葬中。“九窍”指的是双眼、双耳、鼻孔、嘴、肛门和生殖器,古人认为堵住这“九窍”,可防止人体内精气外逸而使尸体不朽,并可以防止其它鬼魂进入死者的躯体,使死者的灵魂得以永驻其躯,以使其在地下永享安宁。其中眼塞又称眼帘,圆角长方形;鼻塞略作圆柱形;耳塞略作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内侧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与下面所讲的“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