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之四.doc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四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四 铜陵市铜官山区建设小学 陈晓雅 吴晓兰    学 生 质 疑  一、摘录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1、詹天佑和工人们在峭壁上工作难道不摔下来吗?他们开凿遂首不塌陷吗?   2、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什么叫两端凿进法?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为什么火车能两头开?   3、为什么以人名为题?詹天佑除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外还做过哪些大事?  二、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教 师 准 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改变“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我们课题组在设计本教案时,不仅备教材,而且“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已知和未知。师生共同备课,学生把读懂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把不懂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教师,学生再去搜集资料。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去钻研教材、筛选信息,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本教案中的某些环节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富有弹性地灵活调整。设计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教学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教学环境  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室 预设课时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师生互动及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总结与反思 一、揭题,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写题、读题、检查搜集处理信息情况  2、出示课件,补充介绍詹天佑的资料  3、教师鼓励、激趣 二、自主读书,畅谈感受  1、组织学生分小组出声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  2、待学生读过之后,有欲说不可的愿望时再倾听。  3、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组织学生设计板书。 三、依据学生自读、发现,灵活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  ★理清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詹天佑怎样说、想、做去体会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的精神。  ★探究开凿遂道和“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①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遂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图。   ②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你还能想出什么开凿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③出示课件,讨论“人”字形线路的原理。谁能用不同的方法阐述?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组织学生读第3、7自然段,并发挥想象   1、当初外国人是怎样嘲笑我们的?詹天佑怎样用行动回击他们的?   2、如今外宾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课前的疑问都弄懂了吗? 五、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师表扬激励。  1、集体推荐个别板书课题  2、读题,并阐明要读出自豪、赞美的语气  3、各自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学生口头小结。  1、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组合时可下位找合作者,可同桌一起读议,还可找老师交流,形式不限。  2、畅谈自读后的心情。  3、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启发、补充,设计板书。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谈感受。   读句,画下关键词,并在头脑中再现詹天佑在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的环境中如何勘测线路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一读、议一议相关问题,留给他们创造性想象的空间。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再结合课文第6自然段去读、去想,激活创新思维。   1、分角色有感情地读关于“嘲笑”“回击”句。   2、同桌相互扮演外国人、 中国人,用语言相互“攻击”“回击”。   3、扮演外宾深有感触地赞叹。   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说出自己的愿望。  本文课题组成员已教过多次,唯有这次感受最深,收效最大。因为本设计我们本着“以学论教”的模式,上课前关注学生的已知、未知,课堂上关注学生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读,教师给了充分的时间,在掌握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与他们共情,让他们谈感受。当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时,教师再机智地把握。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整堂课热闹而有序,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出现了不少亮点:   在议论两端凿进遂道的方法时,有位学生提出他的想法:还要在山顶的正中拉下一根绳子作为两头的中点,让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