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氏与播州:穿越千年的历史叙事.doc
杨氏与播州:穿越千年的历史叙事
杨氏统治播州700余年间,历代中央王朝对播州地区的治理政策经历了羁縻政策向土司制度的转变,杨氏家族则是播州从羁縻政策到土司制度推行的亲历者和执行者。
仲夏的海龙屯,草木青翠,清泉汩汩,鸣蜩?G?G。记者沿着三十六步“天梯”攀爬而上,古道险关、断壁悬崖、倾圮“王宫”、残砖片瓦,与秀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415年前的这个季节,一场惨烈的战争在此上演。数万明军兵临屯下,与播州土司杨应龙率领的播州军展开了激烈厮杀。农历六月六日,明军在围攻海龙屯48天后破屯,海龙屯血流成河,杨应龙自缢而亡,持续114天的平播之役终结了杨氏700年基业。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重新回望这段历史,诸多遐想涌入脑海:杨氏土司与播州是什么关系?平播之役意义何在?海龙屯留给我们什么?
穿越千年时空,回到唐朝,从杨端入播说起。
从羁縻政策到土司制度
播州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杨氏家族的历史,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地方土司史。
据道光《遵义府志》载,播州于唐贞观十三年(639)易朗州而名。唐大历五年(770),播州僚人“反叛”,泸州僚族首领罗荣率军平定收复播州,对播州实行世袭统治,播州成为唐代羁縻州之一。
唐乾符三年(876),杨氏先祖杨端偕八姓族人兴兵,自泸州、合江入播州,取代罗氏建立了自己在播州的统治,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氏家族在播州的统治历时30世725年。
700余年间,在杨应龙举兵抗明之前,杨氏家族大多能与中央王朝和平共处。
杨氏家族世守臣节,重视文教。南宋初年,史书记载,杨氏第11世杨选,官封武经郎,始兴文教。13世杨粲“喜儒而好礼”,建学官,倡儒学,并制定《家训十条》:“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A,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杨粲身体力行。15世杨文大倡儒学,在播州各地修建孔子庙。17世杨汉英“究心濂洛之学,为诗文,典雅有则,著有《明哲要览》九十卷、《桃溪内外集》六十卷”,曾三次赴京朝觐,成为名噪京师的学者、诗人。杨氏世守家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族继承的稳定性,也为播州文化教育发展和儒家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郑珍如是评价:“然则(播州)天荒之破,杨氏之功也。”(道光《遵义府志》)。
杨氏家族忠诚守土,奉调从征。宋元交替之际,战事频繁,从北宋仁宗皇?v年间播州杨氏女奉调邕州(今广西境内)征讨侬智高,到宋神宗元丰间杨贵迁父子奉调泸南(今四川泸州市南部)征讨罗乞弟;从南宋开禧间杨粲率师四川征讨吴曦,到杨价、杨文、邦宪三代抗蒙从征及元大德年间杨汉英之征宋隆济、蛇节叛乱,播州军屡受褒扬。
杨氏家族臣服中央,定期纳贡。自元代始,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策略由羁縻制过渡到土司制。16世杨邦宪受元之“招抚”,元世祖授其为宣慰使,此后杨氏土司“每岁亲贡方物”。明朝时期,杨氏土司纳贡也颇为频繁,据《明实录》统计,朝贡次数多达137次,明廷对播州土司也给予恩赏。
尽管经历唐、五代、两宋、元、明朝代更迭,但是杨氏土司与中央王朝的良性互动使杨氏家业得到持续的繁荣,到了明万历年间,播州杨氏土司的领地“上齐乌江,下至重庆,左抵合江,泸州,右齐湖广柳杨、石柱”(《遵义县志》),势力庞大,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说,即土司之巨者,为思州田氏、播州杨氏,两广为岑黄两姓,四大土司以播州杨氏为巨(谭其骧:《播州杨保考》)。
遵义海龙屯遗产管理局副局长朱静波认为,中央王朝对南方诸少数民族的统治,在唐宋两代主要推行羁縻政策进行统治,在元明清三朝主要设置土司进行管辖。杨氏统治播州700余年间,中央王朝对播州地区的治理政策经历了羁縻政策向土司制度的转变,杨氏家族则是播州从羁縻政策到土司制度推行的亲历者和执行者。
从违抗中央到“改土归流”
明王朝与杨氏土司的相安无事终究在万历年间打破沉寂,起于30世杨应龙与明军的一场对抗。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杨应龙接任宣慰使,时年21岁。
相关文献资料表明,杨应龙在接任前期尚能“尽臣节”,服从调遣,征战不遗余力。如万历十四年(1586)往征松潘,次年征“蜀夷”,十八年(1590)征叠茂,战功赫赫。而且,杨应龙在万历元年(1573)至十六年(1587),朝贡方物十余次,数量极多,多属名贵,有金丝楠木、战马等,杨应龙因此也功封“都指挥使”“骠骑将军”。
事件的转折发生在万历十八年(1590),贵州巡抚叶梦熊上疏状告杨应龙“凶恶诸事”及巡按陈效历数杨应龙“二十四大罪”,要求发兵“征剿”,此后,杨应龙与明廷的关系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当中。
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明神宗委任原山东巡抚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三省兵务,专征播州。次年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