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实验中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VIP

云南省实验中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实验中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语文Word版含答案

玉溪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刘嫣、刘传实 一.单项选择题(56分,每题2分) 阅读文段,完成1——3小题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隳名城:毁坏 C.因河为池:趁着,趁此 D.蹑足行伍之间:行走 答案:B (A黔首意为普通百姓C这里的“因”意思是“凭借,依靠”D“行”是古代军制单位,“行伍”连用代指军队) 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用法相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弱天下之民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③瓮牖绳枢之子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赢粮而景从 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A.① ⑥ / ② / ③④⑤ B.①②⑥/ ③/ ④⑤ C.① ⑥/ ②③ / ④⑤ D.① ⑥/ ②⑤/ ③④ 答案:C ( ①⑥均为使动用法, ②③均为名词动用, ④⑤为名词作状语) 3.文中划线句子与下列给出的例句句式一致的是( ) 例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D (例句为宾语前置,何,通“呵”,意为呵斥;A为定语后置,B为状语后置,C为被动句式) 阅读文段,完成4——6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而’均表转折,B第一个“为”表成为;第二个“为”表被动C第一个“以”表示拿,用,介词;第二个“以”是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D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①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了(灭亡的)祸患。那么胜败,存亡的,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秦国积久的威势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英雄的各种品质避忌“拂袖而去”的意思是“把衣袖一甩就走了。形容飘然而去,也形容因生气而离去。”) 19.下列各项中的成语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B.风起云涌:像风云那样遇到机会。比喻遇到得以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C.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D.方兴未艾: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 答案:B (“风起云涌”的意思是“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无 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①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 ②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 ③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 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⑤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 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⑥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 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A.①⑥③②④⑤ B.①③⑥⑤②④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①⑥③ 答案 D (解析:根据语段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判断。本段讲述的是“无用”阅读的作用,先解释“无 用”的阅读,再讲“无用”的阅读的作用。②⑤解说“无用”的阅读,根据“虽然”可知, ②在⑤之后,排除A 项;根据关联词“但”可知,⑥放在①之后,排除B、C 两项)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①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②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③使人抱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