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知音者”欧阳修与梅尧臣.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说“知音者”欧阳修与梅尧臣.doc

漫说“知音者”欧阳修与梅尧臣   摘 要:知音难得,但宋初的欧阳修与梅尧臣却成为彼此的知音。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以资闲谈”的闲散话风,以笔记体漫记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包含了丰富的诗歌理论,并在其中记载了许多与展现他们深厚友谊的逸闻趣事与诗学观念。   关键词:漫说;知音者;欧阳修;梅尧臣   “知音”这一典故最早始出于《吕氏春秋?本味》,其中记载了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知音”,是一种主客体的交流。伯牙为知其音者鼓琴,子期听琴而会意,在琴声之中,两人心灵得到沟通。而知音难得,以至于知音不再,伯牙惆怅郁闷,内心郁郁寡欢,最后破琴绝弦,“知音”一词由此得来。至宋初,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友谊传为一段佳话。欧阳修撰写的《六一诗话》中多处提到关于梅尧臣的逸闻趣事与诗学理念,展现了欧阳修与梅尧臣的深厚友谊。   一、“知音者”――欧阳修与梅尧臣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世称宛陵先生。欧梅二人是北宋文坛名冠天下的文坛领袖,更是志同道和的友人。宋仁宗九年(1031年),二十五岁的欧阳修与三十岁的梅尧臣在洛阳初次相识,此后,在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二人聚少离多,以书信往来切磋问候,友情一直未变。翻看《欧阳修全集》其中与梅尧臣相关诗文甚多,《六一诗话》共28条,有关梅尧臣的诗歌理论及逸闻趣事就有八条,可见欧梅二人感情之深。   《六一诗话》第7条记载:“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余家,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於此。’坐客皆惊。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圣俞颇不乐。未几,圣俞病卒。”梅尧臣一直在仕途上不如意,晚年才至都官,因欧公推荐参加《新唐书》编修,却因染上疾病,书将完成便已逝世,失去了一次升迁的机会。欧阳修官位远超梅之上,但交友不因贵贱而改变当初的态度,并讲求“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也使得梅尧臣一直视欧公为知己。欧阳修做官时被贬责,梅尧臣多次写诗劝勉,鼓励欧阳修要志存高远,坚守气节“切莫听愁猿”,并在《?憧诘盟?鳜鱼怀永叔》中赞赏欧阳修“因之获二尾,其色与昔同”,江边巧获两条鳜鱼,恰和洛阳初交时吃的鱼颜色相同,感叹多年友情不变,更赞叹欧公“生平四海内,有始鲜能终,唯公一荣悴,不愧古人风”。   二、知音之乐   虽同为宋初文坛的两大文豪,但二人为人谦逊,对对方的诗作都大加赞赏。《六一诗话》第4条中欧阳修对梅尧臣所作《河豚鱼》进行了评价。认为梅尧臣在作此诗时联系了河豚习性与南方人的喜好,诗歌内容与现实情景相符,让知诗者诵读前两句便已知河豚之好。梅尧臣情动而辞发,在“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榫?唱”,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诗学功底。   苏轼和梅尧臣在宋初齐名于一时,第13条中欧公将两人诗歌作对比时认为二家诗“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并说自己也作《水古夜行》论二家诗,虽粗略懂得二家要旨,但也不能论其优劣。中间值得注意的是,欧公说自己与梅尧臣相比“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并对梅诗有“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的了解。这不仅体现了欧公谦逊的态度,更是对梅尧臣才华的推崇。   对于知音之乐,梁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指出“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深识鉴奥,欢然内怡”、“书亦国华,玩泽方美”[1]的鉴赏论观点。由于年代相隔遥远,虽然没有谁能看见作者的面貌,但从文章却能看到作者的心情,欧梅二人便是此种情况。欧阳修与梅尧臣三十年中相聚甚少,书信交往中看尽双方的人生境遇,文字之间传递诗作与文学理念。两人经历和情感的相似让这种交流更容易产生火花,鉴赏对方的作品更能准确识得其深奥内涵,内心的愉悦之感产生了见其书犹见其人的效果,则“书亦国华,玩泽方美”。   三、心性相同诗意达   心乃人之本,欧梅能在一起唱和,必然有着心性上的相通之处。圣俞“志高而行洁,气秀而色和,崭然独出于众人中”,欧阳修“见义敢为,祸害在前,直往不顾。用是数至困逐。及复振起,终不改其操,真豪杰之士哉”,二人性格更在唱和交往中,产生了心志的交流与人格的影响。《宋史?欧阳修传》载:欧阳修“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2]由次可见,梅尧臣对欧阳修诗文成就起着关键的作用。《六一诗话》中欧、梅二人对诗歌创作于诗歌风格产生了共识。   《六一诗话》第20条: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槭?,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著底,白??已飞前。”又“絮暖?J鱼繁,豉添莼菜紫。”余尝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