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是肥肉但很难咬出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鲜电商:是肥肉但很难咬出油.doc

生鲜电商:是肥肉但很难咬出油   进入2015年,杜非强烈地感受到,生鲜电商越来越“火”了!   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业内的各种论坛中。在4月中旬举办的“世界电商大会”上,第一次新增了两个小时的生鲜电商发言环节。   作为垂直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的CEO,杜非被邀请出席各种生鲜电商大会的频率越来越高,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作为演讲嘉宾与业内交流经验。   杜非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生鲜电商领域。他认为,大家参与进来,会让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好。   众大佬抢滩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的火爆,让各路大佬们纷纷出来“站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首先抢足风头的,是各位电商大佬。   早前以平台身份销售进口水果的苏宁,于3月初加码上线了自营生鲜频道“苏鲜生”,在上海、杭州等地试点,产品涉及蔬菜、水果、海鲜、禽蛋、肉类等生鲜品类。   随后,京东上线一款主打生鲜品类的App“拍到家”(后更名为“京东到家”),称将整合各类O2O生活类目,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等生活服务。   还未等大众缓过神来,天猫也突然宣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鲜食品将陆续在天猫首发,配送服务已覆盖全国301个城市。   看到电商大佬纷纷出招,传统连锁超市大佬们坐不住了。   去年底在飞牛网上推出生鲜业务后,今年5月4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宣布收购垂直生鲜电商莆田网,进一步发展生鲜电商。   5月底,沃尔玛推出了自有O2O服务平台“速购”,在深圳23家大卖场的门店率先试点,网购商品达到一定金额可免配送费,顾客也可上门自提。商品以时令蔬果、乳制品、冷冻食品等生鲜食品为主。   几乎同期,步步高集团透露,旗下云猴生鲜独立App将于7月上线,产品涉及海外直采的牛羊肉、水果、海鲜、奶制品等多个品类。   在此期间,新上线的生鲜电商平台更是层出不穷:我厨、Dmall、彼佳商城……“生鲜电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杜非对《支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进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毛利率高但盈利难   显然,这些商家看到了生鲜电商的良好前景,认为其市场需求和规模将逐步扩大。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这组数据分别为260亿元和100%。   申银万国证券还预测,2015年及2016年,生鲜电商增速将分别为100%和75%,对应的交易规模将达到521亿元和911亿元。   除市场前景诱人之外,生鲜商品的高毛利率,也是吸引众多商家的重要理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生鲜电商毛利率平均可达到30%-40%。其中,海产产品最高,达50%以上,冻肉类在20%-30%,水果次之。   这种说法,得到了杜非和美味七七CEO宓平的证实。他们透露,那些定位在有机、高品质、进口的食物利润的确较高。   “目前行业领头羊还未出现,商家纷纷涉足生鲜这块‘肥肉’,目的就是要在未来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孙璐倩对《支点》记者说。   然而,宓平也坦言,市场前景虽然看好,但生鲜电商却是最难做的电商。“不同于其他没有生命周期变化的商品,生鲜食品的生命周期一直在变化。”她说,从采摘到库存管理,再到配送的整个环节,一旦把握不好,就很难做下去。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生鲜电商的那一波“下线潮”。早在2005年,以易果生鲜为代表的垂直生鲜电商开始出现。随后几年间,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垂直生鲜电商陆续上线,但进展均不大。   直到2012年“双十一”期间,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因“褚橙”一炮而红,极大地带动了行业热情,大量新的垂直生鲜电商不断涌现。这一年,顺丰速运旗下主打生鲜的食品电商“顺丰优选”上线;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推出生态农业频道;京东商城上线食品生鲜频道……   商家数量不断扩大,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3年出现了一种现象:新的生鲜电商平台不断涌现,一些老的生鲜电商却已开始悄然下线或夭折。   同年,永辉超市于4月上线的生鲜电商“半边天”,不到百日便下线;发展近3年的优菜网,无奈以150万元“卖身”;针对白领提供净菜(采用真空包装的新鲜消毒蔬菜)配送服务的“小农女”,一度销声匿迹……   即便到了现在,目前国内存在的大大小小4000家生鲜电商里,仅有1%能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   杜非和宓平均表示,每天平均销售订单过万、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沱沱工社和美味七七,目前并未盈利。业内其他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生鲜电商需要大量资本支撑发展,遗憾的是,很多商家并不能撑到底。   “但要强调的是,这并不代表大家没有盈利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