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方法研究进展.doc
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胸腺肽α1皮下注射研究进展,从溶媒、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的进针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胸腺肽α1;皮下注射;研究
胸腺肽α1又名迈普新,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免疫调节剂[1],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可以双向调节机体失衡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力,用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2],同大多数多肽药物一样,胸腺α1在普通的水溶液中稳定性很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胸腺肽α1仅为冻干粉针制剂[3]。该药治疗时间长,注射次数多,长期皮下注射容易增加患者痛苦[4]。为此,广大护理工作者围绕如何改进胸腺肽a1注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溶媒
1.1传统的灭菌注射用水做溶媒 药物说明书上要求每瓶胸腺肽α1(1.6mg)以1ml注射用水溶解后皮下注射[5]。王玉芝等[6]研究指出由于灭菌注射用水为低渗液,经皮下注射后,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使其膨胀,刺激组织引起局部疼痛。
1.2 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熊恒玉等[5]研究指出:与传统灭菌注射用水比较,利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胸腺肽α1时,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李娟等认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为等渗溶液,注入皮下后,局部组织细胞内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疼痛反应减轻[7]陈明惠等研究指出0.9%氯化钠注射液的钠离子进入组织后,使神经细胞超机化,其兴奋性降低,使痛阈增强,从而缓解疼痛[8]较多的临床实践也证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较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的疼痛程度减轻[9]。
2 注射部位的选择
2.1传统的皮下注射部位 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其次为前臂外侧、后背、大腿外侧[10]。由于这些部位皮下组织菲薄,且这些部位注射范围小,使用频度高,注射点密集,容易造成穿刺点的重复注射[11]。冬季注射点不易暴露。推药时患者疼痛感明显;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反复注射易形成硬结;针头易刺入肌肉层,肌肉层毛细血管丰富,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12]出现瘀斑;长期同一注射部位易出现局部皮下脂肪萎缩[13]。
2.2多部位、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 长期局部注射,间隔距离小于2cm,易引起皮下瘀斑及硬结,影响药物吸收。采用多部位、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能有效降低皮下注射瘀斑的发生和硬结形成[14]。
2.3脐上下5~7cm中心线两侧腹部注射 脐周上下二侧的腹部皮肤,对于较胖的患者难以提起而形成一皱褶,并且深浅难以掌握。宋小波[15]总结临床经验得出,理想的皮下注射部位是仰卧位脐上下5~7cm中心线两侧腹壁的皮下组织,此处的脂肪比较松弛,易于捏起。
2.4脐周划格定位法注射 倪静[16]等研究指出,选择抗张性和抗撕扯性强并能随意折叠的纸张裁剪,制成腹部皮下注射表格图。以脐部为中心划长16cm、宽12cm的表格,表格中心为脐部,剪掉长宽2cm的方格为脐标志。分3轮顺序,进行上下左右对称格注射,简单直观、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
3 注射的进针方法
3.1传统的进针法 斜刺法,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肤,,进针深度为针梗的1/2~2/3,以左手食指、拇指抽动活塞柄,无回血方可推注药物[17]。1ml注射器进针长度为10mm。由于斜刺法进针呈30°,虽进针10~20mm,但根据三角函数得出深度为5mm和10mm,通过针头斜面通过真皮组织的距离和时间相对较长,因此疼痛程度较重[18]。
3.2垂直进针法 呈90°进针,进针长度等于深度,为10mm[19]。垂直皮下注射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原因是与皮肤解剖有关,皮肤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一般表皮厚约0.2mm,真皮厚0.2~2.0mm,皮下组织厚3.0~5cm,其中痛觉神经主要分布于真皮层[20]。
4 小结
目前,临床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多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脐上下5~7cm中心线两侧腹部注射, 垂直进针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仍发现部分肿瘤晚期恶病质的患者上臂及腹壁皮下脂肪菲薄,垂直进针不能实现。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尚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肿瘤患者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正确选择溶媒,注射部位及进针方法是减少患者疼痛的可行措施,该项操作技能将在日后的研究中得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樊青霞,王瑞林,等.胸腺肽a1对84例肿瘤化疗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川,2007,20,(3):222-223.
[2]杨先刚,严莉.一种胸腺五肽注射液:中国,20041002985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