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水[优化]
鼓胀属四大顽证之一,病程漫长,病情大多较重,预后一般欠佳,但其预后与原始疾病有关,如因癌肿转移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末期引起大多预后较差;如为血吸虫肝病、酒精性肝病引起,及早发现,并给予正确治疗,医患配合得当,能使鼓胀减轻、消除,预后较前者为佳。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鼓胀,病至晚期,腹大如瓮,脉络怒张,四肢消瘦,面色黧黑,舌质红绛者,则预后不良。 预 后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降级门静脉压力,改善循环血量,肾灌注,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有效率30~92%。 易发生肝性脑病等。 腹腔-颈静脉分流 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导管阻塞等。 未能显著提高顽固性腹水患者的存活率。 肝移植 根本方法。 肝功能衰竭,综合治疗无效,有条件者。 国外:移植术后3~5年存活率>7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发生率:10-27% 腹水蛋白浓度低于10g/L,SBP危险性增加 临床表现: 腹水骤增、肝性脑病,可以无腹膜炎体征 对感染反应差→体温不升 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不高 腹水性质: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SBP的致病菌47%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占19%,克雷白菌属或其它革兰氏阴性肠菌占26%。厌氧菌一般不引起SBP。 血培养与腹水培养为同种致病菌的占53%。绝大多数为单一菌种感染,多种细菌感染仅占8%。 腹水细菌培养 腹水细胞计数 PMN计数大于250/mm3就高度怀疑是SBP,是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的指征; 虽然腹水中PMN计数大于500/mm3对诊断SBP的特异性更强,但可能将漏诊少数PMN在250~500/mm3的SBP患者; 腹水PMN小于250/mm3则可排除SBP SBP急性发作的治疗 腹水PMN?250/mm3,即可开始抗生素治疗; 静脉用头孢噻肟( 2 g,Bid)或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1 g/0.2 g/8h);其他第三代头孢霉素也有效; 社区获得、无并发症(HRS、肝性脑病)者可口服氧氟沙星; 至少5天,腹水PMN?250/mm3,可停用抗生素; 48小时复查腹水,临床明显改善者可不查。 恶性腹水的治 疗 利尿 腹穿放液/腹腔置管持续引流 全身或腹腔内化疗 腹腔静脉分流 恶性腹水的治 疗 液体量(1500-2000ml) 化疗药物:顺铂、5一Fu、米托蒽醌、依 托泊苷、托泊替康 生物制剂:香菇多糖、金葡素、肿瘤坏死因子 腹腔化疗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辨虚实 虚证往往病程较长,或鼓胀形成反复多次,面色枯槁,精神萎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畏寒,便溏,或头面和下肢浮肿,舌淡或红绛,脉虚、缓、细。 实证一般病程较短,腹膨急起,纳佳,身体壮实,大便艰,舌红或紫暗,苔腻,脉弦滑或弦数。 (一)辩证要点 2.辨气血水 气滞为主者,患者腹胀闷或胀痛,或兼两胁胀痛,得矢气而舒,腹部胀大,按之不坚,叩之空空如鼓。 水湿偏重者,则腹胀且大,腹部膨隆,脐平或脐突,按之腹部坚满,如囊裹水,叩之声浊,动摇则有水声。 血瘀甚者,腹胀坚满,腹壁青筋暴露,腹中触及积块,两胁刺痛,面色黧黑,面颈胸臂红缕赤痕,赤掌,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细涩。 3.辨寒热 鼓胀初起,实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鼓胀久病虚证,有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之别。 寒证除腹胀尿少外,可伴面色晄白或萎黄,畏寒,便溏等症。 热证除腹胀尿少外,可伴咽燥口干,大便秘结,舌红等症。 湿热实证腹坚满,面目黄染,苔黄腻; 阴虚热证腹胀朝轻暮重,舌红光络,无苔。 (一)辩证要点 4.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通过超声波、CT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腹水的多少及有 关脏器病变的情况,有助于确定腹水形成的原因; 通过胃镜与胃肠钡8x线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对于有齿衄、皮下瘀斑者需作肝功能、B超、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 此外,AFP(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肾功能等检查亦有助于疾病诊断。 对长期少盐饮食,或利水、攻下较猛的患者,须监测血清电解质,以便指导用药。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攻补兼施。 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 本病初期根据病机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可暂用峻剂逐水,后期本虚标实酌情政补兼施。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缓急,随证辨治 2.顾护正气,慎用攻下 (三)分证论治 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 1.气滞湿阻 2.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