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 思想文化历程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百家争鸣”的出现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又彼此吸收、融合的局面。2.背景(1)经济上: 井田制 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分封制、 宗法制 逐渐瓦解;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3)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出现了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3.诸子百家4.意义(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过程(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其体系更加完整。(3)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主要内容三、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背景(1)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3)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 道家 、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1)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 ”。?(3)提出“ 三纲五常 ”的道德标准。?3.汉武帝推广儒学(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付诸实行。(2)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汉武帝规定“ 五经 ”,兴办 太学 ,此外,还下令在全国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自此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4.影响(1)汉代:扭转内外松弛的局面,巩固君权,维护了统治。(2)后世: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 早期的儒家思想角度1:孔子的儒学思想材料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摘自林存光《孔子新论》【问题】 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答案】 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角度2: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材料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编自《孟子》等【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答案】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理解早期儒学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他劝告统治者“为政以德”即孔子的民本思想体现。2.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民本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3.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1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项属于战国末期荀子的思想,体现了儒法两派思想的融合,故本题应选B项。A项属于春秋末期孔子的思想;C项属于战国初期孟子的思想;D项属于战国初期墨子的思想。三项均未体现“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故排除。【参考答案】 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单元高效整合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
- 高考历史冲刺卷05(新课标Ⅱ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冲刺卷08(浙江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一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doc
- 《二轮专题复习》物理(通用)课件专题突破2功和能动量和能量第2讲能量和动量观在电磁学中的应用.ppt
-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单元高效整合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
-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单元高效整合1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
-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四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单元综合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选修一第1讲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ppt
-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选修一第2讲近代历史上重大改革.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