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诗歌炼字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诗歌炼字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诗歌炼字Word版含解析

【母题来源】【母题原题】 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试题解析】【命题意图】【考试方向】【得分要点】 【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8.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5分) 【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几个方面考虑,一般都要有炼意,即表情达意,写景的一般有炼境,此题主要是炼意,“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答案】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想准确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和表现情感的方法,就必须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8.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5分) 【答案】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1分) “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2分)“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2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2分)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同时要比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别薛华”, “别”可以看出是送别诗;情感关键词关键词“送送”“遑遑”“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同为送别诗,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的是:《别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