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

兖州兴隆塔及其历史 山东兖州的兴隆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兴隆塔位于城内今博物馆院内。这里原是著名古刹兴隆寺的旧址,塔即因寺得名。兴隆塔为十三层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形,通高54米,分上下两部分。下边的七层粗壮雄浑,每层有澀檐,饰有雕刻精致的盲窗。游人可以沿着塔内的梯级盘旋而上,登至顶层,扶栏远眺古城风景。此上的六层则俊秀小巧,仿佛是将另一个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十分罕见的形式,曾引起著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注意和困惑:“山东滋阳兴隆塔形制颇为奇特……其塔身逐层递减,但最上六层则骤然缩减,如以一小塔置于未完塔上者,盖建至第七层而建筑费告罄,故将上六层缩小欤?……”(《中国建筑史》)当代古建专家罗哲文教授也说:“此塔……下面七层塔身粗壮硕大……但在七层以上在塔顶又建六层小塔,体形急剧缩小,有如塔刹一般,这是原来建造时就是如此,还是后来重修时改变,尚待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塔》)。不管专家们对这种奇特的形制如何解读,大塔上边摞小塔的兖州兴隆塔,都以她雄伟优美的造型以及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信息而为世人瞩目,成为古城兖州的标志。 兴隆塔其实是一座佛教的舍利塔,就是为埋藏佛祖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而建。舍利,又叫设利罗、舍利子,即佛骨,是经过火化而成的结晶。“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或有光明灵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于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之塔。”(见《魏书·释老志》) 考察兴隆塔的历史,不能不追溯到崇奉佛教的隋文帝杨坚。杨坚本是北周贵族,封隋国公。后来势力越来越大,最终于公元581年,废掉北周皇帝宇文阐,自立为帝,建立隋朝。他本就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坚信自己的取得帝位是佛祖护佑的结果。《释氏稽古录》记载杨坚自幼就是由一个名叫神尼智仙的刘姓尼姑抚养长大的。他七岁时,神尼智仙告诉他:“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一切神明还来。”后来果然发生了北周武帝的大规模灭佛事件。因此在杨坚做皇帝后,便把振兴佛教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和治国方针。他在全国范围内建寺庙、造佛像,不遗余力。据《舍利感应记》记载,杨坚未称帝前,曾遇一西域僧人,授他一袋舍利,对他说:“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转眼间这个僧人便不见了。后来,他和高僧昙迁曾把那些舍利放在手掌上数,却怎么也数不清有多少。昙迁说:“曾闻婆罗门说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能测。”于是,做了考究珍贵的七宝箱来盛放这些舍利。杨坚当了皇帝很多年后,想起了这些舍利,决定在全国建塔供养。他分别在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杨坚的生日)和仁寿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两次下了《隋国立舍利塔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菩萨戒弟子皇帝坚”,说:“坚蒙三宝力,为苍生君父。今故分布舍利起塔,愿为众生忏悔重罪。”并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例如要把舍利塔建在风景优美山水间的寺院里:“旧无寺者,于当州内清净寺处建立其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僧多者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其次一百二十人”;对从京师往各州护送舍利的人员,要求是由“谙解法相兼堪宣导”的高僧担任,他们各带“侍者二人,散官一人,薰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对于安放舍利的时间,仁寿元年是规定在十月十五日午时,仁寿二年是四月八日(佛诞日)午时,届时“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其具体过程是,“琉璃瓶盛金瓶,置舍利于其内,薰陆香为泥,涂其盖而印之。”然后“入于铜函石函,一时起塔。”在此之前,还要做七天盛大法会,地方官吏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废常务七日,请僧行道教化,打刹施钱……”,“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所施之钱以供营塔”等等。 史料记载,当时兖州选定的建塔地点“以瑕丘县普乐寺最为清静,即于其处奉安。”瑕丘县是今兖州在宋代以前的名称,普乐寺就是兴隆寺的前身。当时奉命护送舍利的高僧,则是兖州籍的法性。《续高僧传》记:“释法性,兖州人,少习禅学……开皇十四年文帝东巡搜访岩穴,因召入京住胜光寺。仁寿二年,敕诏送舍利于本州普乐寺……” 各州迎奉舍利的仪式完成后,都要上表章向皇帝回报本州情况。《广弘明集》和《续高僧传》二书中都保留有兖州所上表章中的记载的修造地宫和石函时出现的种种灵异。如“初营外函,得一青石,错磨始了,将欲蓥饰,变成玛瑙,五色相杂,文彩分明,函内斑剥,杂生白玉,凝润光净,函之内外光如水镜,洞照无障。”又记在舍利入函时,忽然出现白鸟一双翱翔缓飞,绕塔而转。塔西奈树的枝条都变成了黄金颜色,等等。 从以上所叙述可以看出,当年的迎奉舍利活动真是上下总动员,举国如狂,不计代价。这充分反映了隋文帝杨坚对佛教痴迷到何种程度。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州郡的地方官员以至百姓,也充分投入,他们纷纷编造出各种神奇故事来迎合皇帝,这就是上述种种灵异记载的由来。 综上所述,可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