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论语行孝道例句有译文2)
读《论语》,行孝道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原在茶山中学工作)刘洪生
摘要:“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养亲”“敬”“关亲”“承志”、、追念等个方面词:孝 孔子认为,行孝的全过程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要“”,供养父母,管吃管喝。这是最低要求。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论语·为政》)古代十分重视对父母的奉养奉养父母是作儿女的重要义务。所谓养,就是要保证父母的物质生存条件,使他们不饥不寒。在我国,在城市里,原先有工作的老人,多少都有点退休工资,大部分老人,基本生活没问题。在农村,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老年农民夫妇的生活几乎全靠儿女供养,所以,养在农村就成了老年生存的大问题。现在,农村不孝顺父母、奉养父母的很多,这些忤逆的儿女们应该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当然,不是说城市里就没有奉养的问题。即使父母有生活费,他们不愁吃穿,也应该关心父母。要“敬”,对父母尊敬才称得上“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孝道,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诚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论语·为政》)赵又春先生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孔子把存有“敬”的情感看作是“孝父母”不同于“养犬马”之所在,实际上是把这看作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敬”的情感就不是动物的本能,而是人伦关系引发的人的心理反映;确认孝不仅是“养父母”,一定还要有“敬父母”,就是自觉按“人伦之道”来生活。因此,缺乏对父母的敬,在形式上是抹杀了待父母和待犬马的区别,本质上则是没有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把自己降为动物了。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孝道,孔子说:“儿子在父母跟前经常有快乐的表情,是很难的。有事情,年轻人出力,有了酒饭,年长的人受用。难道这可以算是孝了吗?”)(《论语·为政》)孔子认为,有事弟子服劳,有酒食父兄先尝,还不能算是孝,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真正的孝。这段话启示人们,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孝的本质在于对父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真有这情感,则一般说来,总能对父母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决不会颐指气使,粗鲁放肆。至于体力上的侍候和物质上的供给,人和人之间会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人有时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并不说明就是不孝。“敬爱之情”和表现这情的“色”,则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是人人都同样可以有的,谁也不能拿“条件不同”来为自己对父母粗暴无礼的不孝表现开脱、辩护。
(3)要“关亲”,关注父母的身体病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论语·里仁》)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过程,这是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的命运,人当然也一样。人老了,作为子女的,应该为父母的长寿感到高兴;但人衰老了,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很容易生病。父母生病了,要去请医生,及时为父母治病。要精心的熬药、喂药。父母重病的时候,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之外,儿女们一定要轮流守候在父母的身旁,多给父母一些精神上的关怀。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父母在临终前,总想见到自己所有儿孙,多给一些临终关怀,让他们平和地带着微笑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要“承志”子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孔子说“当他父亲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当然,社会生活是多样的,不一定每个的父母都留遗志要求儿女们去完成,但是,有的父母确实有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儿女们却完成,这是儿女们不能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这样的父志往往都是大事情。有大志留给儿女们去继承的人,他一定是大有利于国家的人。葬之以礼儒家提倡的没(死)则葬。世界上,所有的人死了,都要安葬。人从自然中来,最回归到自然界去,这是很合符逻辑的。汉民族实行土葬,叫做入土为安。通过一定方式把亲人安葬起来,是人类良知、理性的表现,怎能把亲人的遗体抛之荒野,让豺狼虎豹、鸟兽虫蚁去噬食呢?送葬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送葬要有更文明的方式和过程。将亲人的遗体火化后存入塔陵或埋入公墓,是现代文明的安葬方式。用现代文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