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家的仁爱思想国学.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儒家的仁爱思想国学

儒家仁爱思想 姓名: 黄燕 学号: 12030303320 班别: 12市场营销3班 目录摘要:2关键词:2仁的思想内涵2仁的思想特征3仁爱思想的价值意义4参考文献:5摘要: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通过对天、地、人的思考体悟而达至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命体验。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室权贵,无不受其影响。仁的思想在塑造我们民族性格,形成国人的风俗伦理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将重点阐释仁的思想内涵、思想特征、思想依据及其所包含的价值意义。关键词:博爱胸襟 道德基石自我本心一、仁的思想内涵(一)、仁体现着一种博爱的胸襟、一种民胞物与的情怀。《论语 颜渊》篇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韩愈《原道》言:“博爱之谓仁。”韩愈一生以承载道统为己任,而以博爱为基点的仁正是道统的思想内核。张载《西铭》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又说:“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这种民胞物与的情怀便是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仁的自然流露。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二)、仁包涵着对义的守护和对知(知,通“智”)的参悟。义以仁为体,仁以义为用。二者的关系恰恰体现了自我本心由发端向现实、由知到行的落实。应着自我灵动本性和良知的召唤而作出的举动既是发端于仁,又是符合于义的。然社会百态,无所不包美善与丑恶共存,仁爱与邪佞同在。个人,无论出身望族,还是生来低微,在社会群体的洪流中,不过只是微弱浮萍,因此,在践行仁的过程中,就必须讲求“知”。唯此,既能蹈道而行,又能安身而乐,达到真谛与俗谛、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获得外圆内方的完美人格。(三)、仁是礼的道德基石,同时有必须以礼为其向行动落实的规范和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存心养性,不愧于屋漏,“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使自己的谈吐、举止乃至于意念端正无邪,发端于仁又能恪守此礼,美玉只有通过切磋琢磨,符合美的标准,才能具有无尽的价值;仁义之心也只有在其表现形式上加以约定,才能做到完满无暇。仁以礼为其框架,乃是基于身心一元的身体观。也唯有如此,才不至于由于巧言令色、行为放荡而走向自我消解。二、仁的思想特征(一)。 仁,并不是一种知识性的阐释,而是生命的体验。仁是内化为人的生命本质的,其行为不具有任何目的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处同上)仁的展现具有无目的性,而是恻隐之心的本然所为。周敦颐《太极图说》言:“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无欲即是静,也就是说仁义之举是自我本心的自然展现,而并不包含世俗目的。(二)、仁,基于民胞物与的一体感,而又具有等差性和层次性。可知,孝悌是仁的根本,是推及到他人的仁爱源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仁爱思想的展开是以亲疏关系为尺度的。不仅如此,由仁义之心而生发的一体感又会因为时间、性情等因素而有强弱的差别。三、仁爱思想的价值意义(一)、仁爱思想促使我们反观自我本心的恻隐之端,进而生发向善的冲动,激发自我对生命自身的尊重和爱恋。在我们当今所处的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文明大有进步,然而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蹂躏着人性的善良和纯真。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强制拆迁而导致的悲剧接连不断。这难道不该令我们深思吗?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对仁爱思想的反思和回归吗?(二)、仁是对灵动、澄明、清净、良善的自我本心的守护与向往。在如此纷纷攘攘、嘈杂躁动的现实社会中,“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何以得到真实无妄的幸福与和悦,何以保持内在的灵性,归守一份闲暇、一份洒脱?或许,这种以中和为其果效的仁爱思想将为我们带来宜人的曙光。总结:在西方文明所支配的现代社会,我们更不能主张文化一元,而应倡导多元文化共存、互补。相信,以仁爱为核心的中国儒家文化将会在现代文明中为人类提供不竭的精神食粮!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大政上[M].   [2]孔子.论语·学而[M].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