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机与吴三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机与吴三春

《高机与吴三春》:传唱上百年的背后 杨思好 2010-04-03 ?   约于清末民国初期刻印的温州乱弹《高机与吴三春》唱本  叶大兵提供   1964年,郭沫若观看了瓯剧《高机与吴三春》演出后欣然题词 李子敏提供   鼓词艺人陈春兰在演唱《高机与吴三春》   温州乱弹戏曲连续剧《高机与吴三春》VCD ??它是流传于民间的爱情绝唱,它是一个凄美的传说,它深深叩动了浙南人的心灵,成为温州数代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的创作题材——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是温州人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在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最近,苍南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高机与吴三春》一书,同时,我市苍南县与吴三春故乡、浙江龙泉县已将该传说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从而再次掀起了人们谈论与研究的热潮。 ??“高机与吴三春”讲述了温州织工高机在龙泉吴三春家织作,两人相恋私奔到温州,后被吴父与官府拆散,产生误会,最终双双殉情自杀。这个传说以山歌、戏剧和道情、鼓词、花鼓、莲花、参龙调、唱龙船儿等曲艺形式在浙南民间广为传唱,叩动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的心灵,同时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温州艺术家不舍放弃,为之魂牵梦萦、呕心沥血的创作题材。这个传说在温州民间衍生了“高机分别,哭得闹热”的口头禅,在艺术界被称之为“不逊色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不为人知的起源时间 ??“高机与吴三春”的传说产生于何时,现已无人知晓,但从各种艺术形式的唱词内容分析,应始于清代。苍南山歌唱本《高机别三春》的第一句唱词“道光坐天真明君,且说一本好新闻”,就明确告诉人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永嘉道情《高机卖绡》唱本的第一句唱词是“乾隆年间有户人,处州龙泉吴宅门”。 ??但民间艺人王牡丹、陈春兰等演唱的温州鼓词唱本,却都把故事的发生时间定在明嘉靖年间,其原因,或许是为了强调故事更为古老,或者是为了证明他们所唱的词本出现的时间更早,或者是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知道明代温州丝织业就已经十分繁荣、丝织高手辈出,故事出现在这一时期更为合理。 ??而据叶大兵先生提供约于清末民国初期刻印的《新出·高机分别》乱弹唱本照片和沈沉先生编校的《杜隐园观剧记》所辑的瑞安张震轩民国九年的日记“赴斜桥头看演《高机别》、《白水滩》二出”,至少于民国初期,《高机与吴三春》的传说即已出现了舞台演出剧。 无法确定的主角身份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的主人翁高机到底是何方人氏,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有的说是平阳县白沙乡人,有的说是现苍南县龙港镇河底高村人,但河底高村的高姓村民很是忌讳这种说法,平阳县鳌江镇五板桥村的高姓村民则声称是他们村人。 ??五板桥村村民说,他们村原名白垟村,就是传说中所唱的白石村,村中原建有高机庙,现庙虽然被拆掉了,但老人们还都清楚地记着庙里原立有高机的塑像和用石灰塑在神龛两侧的“高郎自有千秋在,吴女姓名万古传”的对联。根据苍南山歌唱本“家住浙江平阳县,舮艚港口白石村”的唱词分析,五板桥村的说法或许可信,因为鳌江原来称舮艚,白垟村又靠近鳌江港。陈春兰演唱的鼓词唱本则直接道明高机出生在“五板桥村”,这或许是陈春兰系平阳人,曾听过五板桥村人的说法。 ??各类唱本所唱的高机出生地都大致在鳌江两岸。然而,现在鳌江两岸已无法查证历史上是否确有高机其人,两岸的高姓人口聚居地——河底高村和五板桥村高姓人的族谱里也无从找到高机这两个字。较为合理的应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说法:高机本无其人,仅是传说中的人物,与客观实际无关,高机应是“高技”的谐音,是技术高超的丝织工的综合形象。 多样的故事名称与结局 ??在诸多的传说文本中,“高机与吴三春”传说的题目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山歌唱本为《高机别三春》,“唱龙船儿”为《高机织绸》,潮剧是《百鸟图》,花鼓为《高机卖绡》,鼓词、道情和瓯剧的名称有《高机与吴三春》和《织绸缘》,小说《高机与吴三春》再版时又改名为《瓯江怨》,早期的越剧名称为《魂断桃花岭》、《血溅桃花岭》、《桃花岭》等。此外,据陈玮君的小说《高机与吴三春》创作后记,还有《高机别》、《高机分别》、《高机分别全本》、《三缘会》(即《机房会》、《楼台会》、《麦饼会》)、《麦饼会》、《马道双嗔麦饼会》、《麦饼赠银》、《五凤花鞋赠银记》、《卖绡记》等名称。 ??故事的结局也是多彩多样,或以悲剧警世,或以喜剧悦人,不同的唱本有不同的故事结局。但前期的曲艺与民歌唱本,大多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尾。同样的喜剧唱本,结局又有所不同,有的以高机与吴三春生子育儿高中探花结尾,有的以高机被温州知府收为义子,热热闹闹迎娶吴三春结尾。后期的戏曲唱本,一般以悲剧为主调,侧重强调高机与吴三春坚贞不移的爱情,大多以吴三春自裁于花轿之中,高机发疯跳入滔滔瓯江为结局,这其中不乏存在艺术家的思想倾向。 唱白纷呈的艺术风格 ?   《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