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埔地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docVIP

广东大埔地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大埔地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doc

广东大埔地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   [摘要]大埔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在全国地层划分中隶属于华南地层区武夷地层分区梅县小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地层在大埔地区广泛出露。通过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可将区内漳平组地层分为下、中、上三段,其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环境。中侏罗世时期粤东北-闽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内陆湖泊,深度中心呈北东走向展布。   [关键词]中侏罗世 粤东 漳平组 大埔 岩性特征 沉积环境 层序   [中图分类号] P58[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3-2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在华南陆缘,即闽西南-粤东北一带存在着的“粤东海盆”,在库拉板块向华南地块俯冲加剧的作用下,抬升为陆相环境,在中侏罗世时期沉积了一套内陆湖泊相紫红色碎屑岩,呈北东走向展布于闽西南-粤东北一带。福建区测队(1965年)以福建漳平城郊剖面将这套地层命名为漳平群;《广东省区域地质志》(1988年)将其引入广东,称之为漳平组。   作者依托“广东1:5万明山嶂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项目编号为1212011220554),对区内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结合明山嶂地区漳平组地层的野外露头及实测剖面等资料,本文着重探讨区内漳平组地层的岩性特征、岩相、演变过程。   1岩石地层特征   漳平组在区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呈北东向展布于明山嶂-银江一带,另外在高陂-恭州一带亦有大面积出露。该组为一套内陆湖泊相的紫红色碎屑岩,总厚度gt;3112.4m。通过岩性、接触关系、沉积环境与区域对比,可将大埔地区的漳平组地层划分为下、中、上三段。   1.1漳平组下段(J2za)   该段累计厚度gt;1341m,底部以大套石英砂岩或较薄且不连续的底砾岩与桥源组呈整合接触(图1),以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杂砂岩夹层的出现为区分标志。下段岩性主要为灰白、浅灰色厚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杂砂岩。岩层中发育正向粒序层理、平行层理等。   纵向上,岩石粒度自下往上呈现减小的趋势,紫红色泥岩、杂砂岩向上增多;区域横向上自西向东该段地层逐渐增厚,且砂岩比例逐渐增高。部分地区受侵入岩体影响,岩层发生褶皱、角岩化及绢云母化现象。   1.2漳平组中段(J2zb):   该段总厚度为1141m。下部为泥岩夹砂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杂砂岩、灰白色岩屑石英砂岩;上部为砂泥互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与紫红色杂砂岩、灰白色中厚层状岩屑石英砂岩互层。   中段主要由A和B两种基本层序反复叠置组成,基本层序A主要由中―细粒(岩屑)长石石英(杂)砂岩-粉砂岩组成,基本层序B主要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发育水平层理(图2)。   中段岩层中韵律层理、水平层理、冲洗交错层理比较发育(图3)。岩屑石英砂岩底部常发育冲刷面,砂岩层底部靠近泥岩层常见泥砾、砾石。粉砂质泥岩与杂砂岩两者常组成粗尾正粒序,彼此为渐变关系,此二者与岩屑石英砂岩多呈突变接触。漳平组中段下部以泥岩为主,自下向上岩屑石英砂岩比例逐渐增多,泥岩减少。   中段相对上、下段,泥岩比例明显更高,但在区内横向上厚度和岩性有所区别,西部燕岩-雷打砺一带中段较厚,紫红色泥岩比例较高;东部恭州一带中段较薄,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比例相对较高,这反映当时湖泊中心更接近区内西部的燕岩-雷打砺一带。   1.3漳平组上段(J2zc):以滨湖沉积为主,岩性以灰白、浅紫红色中厚-厚层状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夹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发育,局部发育交错层理。岩屑石英砂岩层厚较厚,岩屑石英砂岩岩层底部常发育冲刷面,指示较强的水动力环境。厚gt;630.4m,未见顶,被热水洞组熔结凝灰岩喷发不整合覆盖。   区域分布上,由于漳平组上段之后的晚侏罗世时期本区进入剥蚀环境,故漳平组上段在区内分布较零星,主要分布在燕岩和恭州两处。   2地质时代   区内漳平组未采集到大化石,邻区漳平组内含大量环圈克拉梭粉Classopollis annulatus、粒纹克拉梭粉Classopollis granulatus等。区域上其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于桥源组之上,且被热水洞组喷发不整合覆盖,综合前人资料,把其地质时代归属为中侏罗世,其年代地层属中侏罗统。   3沉积环境探讨   漳平组属内陆湖泊相沉积,自老到新经历了湖盆扩大-鼎盛-萎缩的过程,反映了中侏罗世时期粤东北地区造山运动加剧的背景。   3.1漳平组下段   沉积环境应为滨湖环境,其岩性为大套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杂砂岩。相对于下伏桥源组的砂岩夹灰黑色泥岩,漳平组下段的紫红色杂砂岩、泥岩出现,显示沉积环境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