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之争:全民乔布斯模仿秀的终结.docVIP

“米乐”之争:全民乔布斯模仿秀的终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乐”之争:全民乔布斯模仿秀的终结.doc

“米乐”之争:全民乔布斯模仿秀的终结   在所有模仿乔布斯的中国人之中,雷军和贾跃亭最为出名,现在他们的公司打起了“嘴仗”。起因是智能电视市场的争夺,而这恰好是乔布斯生前缺乏热情的产品。如果说做手机是形似“乔帮主”,那么现在的中国模仿者连这个“形”都不要了。   就产品本身而言,智能电视迥异于手机,更新周期长,一点都不适合于搞“粉丝经济”。同时,在产业链上,传统厂商的话语权远超过小米、乐视这样的后来者,后来者想重复之前整合手机产业链的老路恐怕行不通。   小米和乐视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对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和对资本市场的热情压过了冰冷的产业现实。   对小米而言,它在上市之前迫切需要尽可能地横向扩展,以讲述更加宏大的“中国故事”,从而提高未来的估值。但作为硬件商,其扩张的成本远高于已有BAT三巨头这样的内容商,“烧钱”式的扩张只能靠不断融资来支撑。实际上,小米10亿美元的内容基金已稍显其“囊中羞涩”。   乐视更加幸运,A股的大牛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融资。但对它而言,好看的内容是否意味着全部?在素来以严格监管著称的广电领域,作为一家刚从政治漩涡之中脱身的内容兼硬件提供者,未来风险未知。   某种程度上说,这场互相揭短的“嘴仗”是一场“互联网思维”的弱点大暴露。和乔布斯之间,中国的模仿者们正渐行渐远。 电视不好做   尽管卖电视目前只是个亏本买卖,但小米和乐视不惜为争夺这个市场“打”了起来。   6月10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斥资10亿美元购买了各大视频网站资源,视频网站大联盟的成员已经超过100家,市场份额超过85%,同时,小米还出示了经北京市某公证处公证的结果,称小米电视内容比友商(乐视)多1倍,并且年费全免。   这击中了靠着内容起家,而目前仍靠视频点播吸引互联网电视产品购买者的乐视。6月11日,乐视声明称,友商(小米)所谓内容生态第一,都是编来的,是把公网内容说成自家内容。   随后,“嘴仗”进入拉锯阶段,但观点简明。小米质疑了乐视的3个问题:第一,乐视电视绕过监管部门的播控平台,直接接入互联网,有违规风险;第二,小米电视内容的确比乐视多一倍;第三,乐视强制捆绑每年490元年费。   乐视回应重点有二:一是不断论证自己的内容“自营”,观众体验一流,不像小米那样是个松散联盟;二是承认正在与某家播控平台合作,对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整改。   如果不是乐视或者小米的用户,要理解我国的广电管制和所谓控播平台,同时也懂得版权自营和视频联盟有何不同的人并不多,而对专业的公证程序,普通人更缺乏了解。因此,对外人而言,这场掐架犹如一场罗生门。   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都在“以己之长,揭人之短”,抓住别人的短处进攻,却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   真相的细节并不重要,因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就是公关经理们大显身手的主战场,模糊真相一直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在于,这场“嘴仗”是小米先挑起的。   显而易见,“嘴仗”几乎让小米电视的知名度突然和乐视电视比翼齐飞,雷军又省去了大笔广告费。   但两者还是有差距:2014年,小米电视出货量仅30万台,远低于乐视的150万台。而就用户体验而言,乐视的自营影视点播内容也胜于小米。   主动挑战其实凸显了小米的困境。实际上,两家公司几乎是同时进入了智能电视领域,两者都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只不过乐视比小米早了4个月。   但后劲却明显不同,小米电视亮相后,并没有大力推广,因为它的主要资源还无法从手机分身。2013年,小米最关键的事情是融资和手机产品的更新。这一年,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100亿美元,并被看成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三巨头。同年,主力新品红米手机大卖。   乐视却找到蹊径。在当时,各大传统电视厂家还深陷在三网融合、三屏融合这样的概念中无法自拔。这些超前概念听起来时髦,但短期内对提升普通消费者的体验毫无用处。消费者只要两点:一是节目要好看,电影要比在公网上能找到的更新;二是要操作简单,因为电视的遥控板用起来比电脑鼠标和键盘费劲。   做视频网站起家的乐视深谙此道,于是将自家内容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直接对接,同时加以低价策略,为一潭死水的智能电视市场带来了一股清风,成为了智能电视市场的真正的搅局者。   小米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2013年年底,雷军和格力的董明珠打了“赌”。小米当时的说法是,在推出了盒子、加湿器等产品的同时,要不断“抢占客厅”,最终形成一个“生态的闭环”,利用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   当时,有媒体嘲讽称小米的粉丝买不起房,家中没有客厅。这种嘲讽犹如毒舌,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小米有些沉迷于自己的概念。对消费者而言,“智能家居”的愿景并没有电视内容好看这么有吸引力,就像小米手机的热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