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次山集》版刻源流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次山集》版刻源流考.doc

《元次山集》版刻源流考   摘 要 《元次山集》为唐人元结诗文集,是集唐时未见流传。至宋代,《元次山集》出现三种刻本:蜀本、江州本及永州本。明代《元次山集》存在两个版本系统:明郭勋刻本、明刻《唐漫叟文集》,之后传本或以郭勋本为底本,或以《唐漫叟文集》为底本,形成各自源流体系。在《元次山集》现存二十多种版本中,黄丕烈跋《唐漫叟文集》收文更加全面、文字精准性更高。   关键词 《元次山集》 郭勋本 《唐漫叟文集》 版刻源流   分类号 G256   Abstract Yuan Cishan’s Collected Works is Yuan Jie s poetry and prose collection,which had no version spread on Tang Dynasty. There were three version of Song Dynasty:Shu printed version,YongZhou printed version,JiangZhou printed version. Yuan Cishan’s Collected Works had two version systems in Ming Dynasty:GuoXun printed version and Tang Mansou Corpus,Guo Xun version printed at 1517,while Tang Mansou Corpus printed later. They formed different systems on later dynasty. The Tang Mansou Corpus,which postscripted by Huang Pilie,had more comprehensive of article and more accurate text.   Keywords Yuan Cishan’s Collected Works. GuoXun printed version. Tang Mansou Corpus. Edition Origin.   《元次山集》为唐人元结作品集。颜真卿称元结生前曾撰“《元子》《琦?]子》《浪说》《漫记》《文编》”[1]166,著作颇丰然多亡佚。迨元结辞世后,其外孙李恽辞在《文编》基础上,搜集散佚之作聚成《元文后编》,复称《文编》,后更名为《元次山集》。自宋以来,有关《元次山集》的刻本、抄本约二十多种。上世纪六十年代,孙望先生曾对《元次山集》作过校勘,孙先生学识渊博,校勘精细,惜未对《元次山集》版刻源流作详细考辨。高翠霞仅从文献角度对元结文集作简单梳理,并未考证版本之间的流传演变关系[2]。今有幸寓目国内图书馆藏《元次山集》版本二十多种,兹对各传本间版刻源流作一考述,以厘清其流传演变关系。   1 宋椠《元次山集》   元结文集流传至宋,曾有《文编》《元次山集》两种版本形式一度并存。据《文编序》载,十卷本《文编》为元结亲自厘定,宋代仍沿用这一名称。《崇文总目》记载“元子文编十卷”[3]。《新唐书?艺文志》称“元结《文编》十卷”[4]。《郡斋读书志》云“《元子》十卷《琦?]子》一卷《文编》十卷”[5]。洪迈《容斋随笔》曰:“元次山有《文编》,十卷,李商隐作序,今九江所刻是也。”[6]187上述史料著录《文编》在宋代的流传情况。之后《文编》更名为《元次山集》,《元次山集》方始见于宋代文献。《遂初堂书目》首载“元次山集”条目[7],《容斋四笔》亦云:“读《元次山集》有《左黄州表》一篇”[6]674,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元次山集》十卷”[8]471。   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知《元次山集》在宋代曾有蜀本与江州本,其卷次编排俱不同,“《元次山集》十卷,唐容管经略使河南元结次山撰。蜀本但载自序,江州本以李商隐所作序冠其首。蜀本拾遗一卷,‘中兴颂’‘五规’‘二恶’之属皆在焉,江本分置十卷”[8]471。前述洪迈《容斋随笔》载九江本,宋时江州即九江[9],洪迈之“九江本”与陈振孙之“江州本”卷次内容俱同,二者实为同一刻本。   除蜀本、江州本外,清人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记载宋代《元次山集》又一刻本――永州本的存在。“又戴剡源谓:‘永州本删去《浪翁观化》《恶圆》《恶曲》《出规》《处规》《订司乐氏》等十四篇。’”[10]499戴剡源即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戴氏所言“永州本”,除《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有载外,其余官私书目均未见著录。综上,宋刻《元次山集》有蜀本、江州本、永州本三种版本。   2 明郭勋刻《元次山集》系统   宋本《元次山集》俱已亡佚,元代刊本未见,现存诸本皆明清传本。今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