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意象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许多诗,对一些基本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都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读诗的方法,但是未能很好地读懂诗词而词又是刚接触的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就更加有难度了前一阶段,我们已向同学们介绍了词的相关基本文学知识,并且了解了读词的方法,在鉴赏诗文时特别要注意划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连贯地来理解诗的主旨本课主要是检测同学们对读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程度另外在前一阶段的诗词朗诵中,发现学生们一般不会投入情感去朗诵,这对诗歌的理解又是另一个障碍本课希望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来培养一定的朗读能力,以朗读促理解。 导入: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很多关于秋天的古诗,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及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对古人眼中的秋天有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了解,那么现代人有事如何感悟秋天的呢?今天我们通过另一种文体形式——词,来认识一下伟大领袖毛泽东眼里的秋色。 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的兴起)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一首词都有一个曲牌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叫做上片、下片或者上阕、下阙。(词的曲牌)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一般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之间,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格式) 4、词一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词的流派) 曲牌介绍: 由东汉沁水公主园而得名。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她的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清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敢怒不敢言。后来皇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的罪,让其退出沁园,从此不再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此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整体感知: 阅读并了解字词音义 沁(qin)园春 峥(zheng)嵘(rong) 百舸(ge) 寥廓(liao kuo) 挥斥方遒(qiu) 浪遏(e)飞舟 赏析课文: 上阕 1、提问:在上阕中一共可以看到几幅图画? 明确:两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领起七句,诗人看到了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图中,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有自然界的万物。 赏析课文: 2、提问:这七句中的景色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井然。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上人教版24.4.1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课件摘要.ppt
- 九年级unit10SectionB公开课摘要.ppt
-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摘要.doc
- 九年级上册单词表默写(全一册)摘要.doc
- 九年级unit3SectionAPeriod1(1a—2d)摘要.ppt
- 九年级上册物理笔记摘要.doc
- 九年级上册22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摘要.ppt
- 汽轮机旁路技术协议剖析.doc
- 九年级上册电子知识树摘要.ppt
- 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摘要.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