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课.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课

* 20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28———1918.11.11 Q: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找出课的大致框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时间、参战双方、战场、重要战役、结果等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 4.第一次世界大战感悟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脉络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 年 1870 年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2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1 4 5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带来什么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背景)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 德 英 法 俄 意 奥 1879 1882 1882 1892 1904 1907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极端民族主义情结的煽动 火药桶指什么? 一粒火星又指什么? 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半岛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 “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一战焦点:巴尔干半岛 拓展 1.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民族众多,资源丰富。 2.奥匈帝国、俄国等列强为了维持和扩张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不断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角度说说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为纪念普林西普,原政府在1977年作出决定,在普林西普刺杀皇储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大理石板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 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不会爆发。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其他原因: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争夺世界霸权等。 时间 参战双方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结果 标志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VS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 欧洲(西线、东线) 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同盟国集团失败 开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1918年11月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保、奥斯曼土耳其 意 (1)大战爆发: (2)交战双方: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塞、比、日、美、中等国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标志) 意 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 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3)战线与战役 马恩河战役 时间:1914年9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国速战、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凡尔登战役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因伤亡特别惨重被成为“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兵力: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力的外交地位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