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学角度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汉译英已发表
从文学角度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汉译英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朱哲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化负载词汇“项圈”的联想,指出在汉英翻译,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重要性。文化负载词汇是翻译中的难点,这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特质所决定的。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作者认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汇应尽量异化,这样就会尽可能地保留汉语文化中的异质,使译文具有新鲜感和洋气,增强目的语读者对原作的欣赏,进而丰富汉英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汇 异化 对等
在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试看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以后简称杨戴)的译文:
(Runtu) had a round, crimson face and wore a small felt cap on his head and a gleaming silver necklace around his neck, …
《剑桥国际英语词典》对necklace一词解释为:a piece of jewelry worn around the neck, such as a chain or a string of decorative stones, beads, etc。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带necklace,主要是从审美角度出发,是为了装饰和点缀;而在中国人的眼里,项圈是护身符,是吉祥的象征,是父母为求得神佑而给孩子戴的避邪之物,带项圈是从迷信的角度出发的,而且我们很少见到中国的大人也带“项圈”。可见,“项圈”一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绝非necklace一词所能穷尽。再者,silver necklace在汉语中的对等语是“银项链”,而非译文中的“银项圈”。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文化负载词汇”。
王佐良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刘守华认为,“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征”。[11] 文化负载词汇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完全重叠、部分重叠、文化空缺甚至是冲突,而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既是多层次的(音、词、句、篇),同时又是多方位的(内涵、风格、情感、联想等)。” [13] 下面,作者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就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进行讨论。本文所选取的实例大多数来自于鲁迅作品,这些实例作为源语(Source Language)文本是恰当的,因为鲁迅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文化特征鲜明。
一、 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研究现状
在双语转换过程中,著名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认为,“翻译意味着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甚至解释也是翻译”。[3] 他认为优秀的译者应尽量直译,除非原文写得很糟。否则,译者应尽可能使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原文。虽然Newmark对文化负载词汇翻译未明确论述,但他在语义翻译中宣称,文本的形式是重要的,“一旦改变了形式,就歪曲了思想” [3](p64)。由于文学在功能上不同于其他体裁的文本,在翻译这类作品时,作者认为,译者应对形式和内容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否则,译出的文本无论从审美方面,还是从可读性方面都会大打折扣。Arthur Schopenhauer指出,有时,语言中会出现某种概念性差异(conceptual nuances)的词汇,它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中可能找不到对等语。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忠实于原文思想的需要,译者会打破翻译常规而直接借用该词汇。汉语文化所积淀的某些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词也往往令译者望而却步,如精神文明、资产阶级自由化、大字报、知识分子、地主、三讲、三个代表、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等。
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两个概念。追根溯源,“归化”和“异化”问题其实是传统“意译”(Free Translation)和“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的深化,只是它们的文化色彩更浓一些。Lawrence Venuti有过这样的阐述:归化翻译是从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出发的,它实际上是对源语文本的一种“民族中心主义消解”(ethnocentric reduction),无疑于一种资本主义的文化掠夺行为。鉴于归化翻译的这种性质,Venuti认为异化翻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尤其当目标文化是“英语那样的侵略性单语文化”(aggressively monolingual cultures such as the Anglo-American)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