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作文基础等级专题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届高考语文作文基础等级专题复习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内容之三 内容充实 评卷标准: 1、内容部分:以“题意”和“内容”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内容”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中心”与“感情”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要求 评卷补充细则 1、文章材料丰富、扎实、恰当,且有内在逻辑关联,应视为“内容充实”。 2、文章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整篇文章意思发散、让人不知所云,应视为“没有什么内容”。 记叙文、议论文佳作赏析: 《三维设计》301页《弯道超越》 “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表现文章的主题。 写记叙文,人物和事件具体实在;写议论文,论据典型充足。 (选择+组织)材料 考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1、选材 (1)空泛,不会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加工、提炼,而是随便写一些没有价值的琐碎的小事,结尾勉强牵扯到话题上,甚至脱离话题 (2)陈旧,此类文章的材料多是几年来,甚至十几年来见于各类文章的陈旧事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李白、杜甫、辛弃疾等。(没有进行打磨) (3)虚假,编造痕迹明显。 2、组织材料 观点+材料 分析材料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是材料和中心或论点的“桥梁”,而有的同学常常是一个材料接一个材料的用,却没有“分析材料”这一环节,有的同学运用材料后有对材料的分析,但却不会往中心或论点上扣,这是不行的。 如何做到“内容充实”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 一、选取材料要典型真实。 选取触动内心的生活故事,才有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打动别人;要符合历史事实,引用名言名句,转述历史故事,编述故事等要准确,反映现实人生。 二、组织材料要讲究方法。 议论文如何组织材料 观点+材料=?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 ??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事理探究的思维方式 一、对常见问题作具体分析。 有的问题,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我们能探究因果,分析与之相联系的要素,一分为二地进行一番分析,其理自然就会出来。 二、对现象问题作本质分析。 社会中好多事情,论现象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如果深入到其本质,就很有问题了。 三、对偶发事件作历史分析。 生活中偶发事件常见,而文章能作历史分析的却鲜见,倘若我们能从偶发事件中看到历史的必然,就可以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了。 四、对个别事件作影响分析。 此种分析法,即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将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去看待,去评判。 五、对眼前问题作长远分析。 六、对行为问题作心理分析。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行为受心理支配。因此,对一些行为作一番心理剖析,就会产生撼人心灵、启人思索的效果。 旁观者的心理分析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例文一: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 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