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食品安全法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食品安全法分析

解读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所以从审议到最后表决通过,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我国从1995年开始施行食品卫生法,迄今这一领域已有近百个规章,还有500多个标准,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制度建设之重视。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形成以一个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履行相关职责并相互配合的监管模式由“卫生”到“安全”:食品行业最需要“良心”,做食品从生产到经营直至流通都必须承担起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1995年10月30日施行至今的《食品卫生法》,曾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食品检验不够规范、责任不够明确,以及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空白等问题,食品安全事故近年很像“离离原上草”,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从2001年起,南京冠生园月饼、多宝鱼、苏丹红、福寿螺,直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令人不得不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态势。过去食品安全有两个顽疾,一个是乱抽检乱收费,另外一个是乱发布信息。同一个企业产业,有些部门发布说安全,另外一些部门发布信息却说不安全。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极其混乱。由于监管部门的多头执法、重复监管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例如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由农业部门管,食品生产由质监部门管,超市、商场等食品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管,小餐馆、大饭店等餐饮服务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人们笑称,“五龙治水,等于无龙治水”。我国的监管模式原来是食品卫生部门一家负责,但是由于食品生产的链条比较长,从农田到餐桌,一个部门管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监管体制,但多部门管理易出现管理空白等问题。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奶粉生产链条当中的奶站,是哪个部门也不监管的真空地带,教训非常深刻。监管的真空地带怎么来弥补?在《食品安全法》当中,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是最重要的新措施。新法重新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确立了分段监管体制,主要是卫生、农业、质检、工商和食药监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食品标准的制定,对初期农产品,对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管,即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餐饮的全程监管。在此基础上,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各个监管部门监管,发挥协调、组织、惩治、监督等职能作用。最重要的是要锁定责任,实现无缝对接,纵要到底,横要有边,不能留任何真空。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将食品安全提到了国家管理的高度。一方面,国家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表明了我国政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大家知道,我国是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只要国家决心在抓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建国初期,我们成功地消灭了吸毒、卖淫等旧社会的流毒,近期我们成功地战胜了SARS、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家重视,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另一方面,国家级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可以集中国内甚至国外食品安全专家,可以集中国内的食品安全信息,可以利用国内的食品安全控制资源和技术,将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信息实现全国、全行业共享,有利于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增加风险监测评估将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事后”提至“事前”纵观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既有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如福寿螺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又有诸如“陈化粮”、“巨能钙使用双氧水”、“雀巢奶粉碘超标”这样并不会导致人体健康问题的所谓食品安全事件。有些食品,在定性上是有危害性,但在定量上并没有危害性。一旦出了问题,监管部门临时抱佛脚匆忙下定论,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同时也容易中伤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法》将风险评估作为判断食品安全的标准,使食品安全的界定更科学: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将避免一些不真实、不科学信息的发布,特别是涉及对健康危害与否的信息,卫生行政部门是最有发言权的机构。这样,既可以保护合法经营的食品生产企业,也可以保护消费者不受虚假信息造成的心理影响,同时,也使国家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工作计划时不受外界舆论的干扰。回顾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是被消费者投诉,媒体跟进曝光,监管部门才开始行动。“总是在问题发生后,才出来监管,亡羊补牢式的监管,本身就是问题,所以此次新法的安全评价由“事后”提至“事前”。我国食品标准太多太乱,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各唱各的调,让一些守法企业无所适从,却给一些不法企业留出了空间。同样的“黄花菜”,根据不同的标准却有不同的命运: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又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针对类似混乱现象,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