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5
第1章 脂肪酶生产菌的筛选及鉴定
在自然界中,脂肪酶主要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中。由于脂肪酶种类繁多,尤以微生物中最多,且作用温度范围及pH都比动植物脂肪酶广,所以微生物脂肪酶在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更为重要。获取一株高效脂肪酶生产菌是实验的关键。本实验从甘肃不同地区农田、石油污染及油脂污染土壤样品中,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高效脂肪酶生产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
本章从不同来源的样本出发,通过平板晕圈法对其进行初步定向筛选,确定了有脂肪酶生产能力的微生物。以初选得到的微生物为基础,继续培养观察后,筛选出了一株高效脂肪酶生产菌Mhy-1,对其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Mhy-1菌落呈淡黄色,边缘光滑整齐,表面湿润,细胞呈短杆状,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3-0.5)μm×(0.1-0.2)μm,不产芽孢。根据菌株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Mhy-1的16S rDNA序列与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相似性为100%,结合细菌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样品的采集
本实验样品以甘肃不同地区农田、油脂污染及石油污染土壤作为采样点。选择离地面10-20cm处的土壤作为采样点。将样品盛于预先灭菌的牛皮袋中,扎紧口袋、标明时间、地点等情况,以备考察。
1.1.
主要实验仪器见表2.1。
1.1.3 主要试剂
蛋白胨、酵母粉(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纯);橄榄油(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级);Tween-80(莱阳双双化工有限公司,化学纯);对硝基苯丁酸酯(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分析纯);限制性内切酶、dNTP、T4 DNA连接酶、Taq DNA 聚合酶等(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NA凝胶回收纯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琼脂糖、GelRed、Ezup柱式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余均为国产分析纯。
1.1.4 培养基及溶液
1.1.
脂肪酶活性检测培养基:1% 蛋白胨,0.01% CaCl2·H2O,1% NaCl,1.5% 琼脂,1% Tween-80,pH 7.0。121℃高压灭菌20min
LB液体培养基:1% 蛋白胨,1% NaCl,酵母粉0.5%,pH7.0。121℃
1.1.4
(1)革兰氏染色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混合液:
甲液:结晶紫2.0g溶于20 mL 95%的乙醇中
乙液:草酸铵0.8g溶于80mL蒸馏水中
将甲、乙两溶液混合,静置48h后过滤使用。储存备用。
碘液:先用4-5mL蒸馏水溶解碘化钾2.0g,再缓慢加入1.0g碘片,待碘片全溶解后混匀,加蒸馏水定容到300mL。
脱色液:95%乙醇。
番红复染液:称取番红1.25g溶于50mL 95%乙醇,溶解完全后储存于密闭棕色瓶中,使用时取与蒸馏水按1:4的比例
(2)芽孢染色试剂
孔雀绿染液:称取孔雀绿2.5g溶于50mL蒸馏水,混匀保存备用。
碱性复红染液:碱性复红0.0025g溶于50mL 95%的乙醇,混匀保存备用。
(3)50×TAE电泳缓冲液
称取242g Tris碱,37.2g Na2EDTA 2H2O和57.1g冰乙酸,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保存备用。
1.2 实验方法
1.2.1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
1.2.1
称取采集的土壤样品10.0g溶于100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2-3h。然后依次稀释10、102、103、104倍,对于污水样品直接稀释。用已灭菌的枪头吸取30μL稀释液分别涂布于脂肪酶检测培养基表面,30℃恒温培养24h后,观察菌落周围晕圈产生情况,挑选晕圈明显的单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经多次分离纯化得到脂肪酶产生菌株,并用
1.2.1
本实验采用甘油菌悬液保藏法。
挑选产脂肪酶活力高的菌株,将已纯化的单菌落从脂肪酶检测培养基中挑出,于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内,30℃、150r/min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12-16h。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抢吸取灭菌后的甘油,加入到菌悬液中(甘油终浓度为20%),在振荡器上充分混合均匀,将混合液分装到保菌管中,于-70
1.2.2 脂肪酶活性检测
1.2.2
以Tween-80为乳化剂,配制脂肪酶活性检测培养基,利用打孔器在脂肪酶活性检测培养基上打孔,并在孔内加入20μL粗酶液,于一定温度下放置24h。根据脂肪酶能水解脂肪酸甘油三酯,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的特性,用游标卡尺测定反应后生成的透明圈直径,透明圈直径越大,脂肪酶活性则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