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教师中心稿)
石钟山记(教师中心稿)
一.教学要点?
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
等常用实词和虚词;?
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5.了解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
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6.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
7.学习以事明理的写法.?
二、教时安排:二教时?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 一 教 时
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
二、简介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蠡???枹???铿???磔磔???噌吰???罅???窾坎???莫???镗鞳??识??无射
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哪个字是古音异读。
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
补充注释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焉:语气助词,不翻译
2.微风鼓浪 鼓:振动
3.水石相搏 搏:拍击
4.南声函胡 ?
sp;函胡:重浊而模糊
5.北音清越 ??越:高扬
6.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歇:消失
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
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2.今以钟磬置水中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扣而聆之
5.自以为得之矣
朗读第一段,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第二段
补充注释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往
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赴:赴任,就职
3.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姑且
4.森然欲搏人??森然:阴森森的样子
5.微波入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洞和缝里面
6.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涵淡:水波动荡
7.因笑谓迈曰 因:于是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2.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3.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4.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辨析写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而大声发于水上
2.空中而多窍
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朗读第二段,并通译全段
六、分析理解
第三段
补充注释
1.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终:总
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
5.自以为得其实 实:事情能够的真相
6.盖叹郦元之简 盖:表原因、目的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事不目见耳闻
2.而言之不详
3.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自以为得其实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余固笑而不信也
3.至莫夜月明
4.汝识之乎?
5.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6.及雠仇已灭,天下已定
7.长乐王回深父
8.暴秦之欲无厌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请生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断句正确.
二、分析课文结构?
请生齐读课文,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质疑--提出对两位古代名人观点的疑问;?
第二部分:察疑--通过实地观察,得出结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