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径定理的应用教学反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垂径定理的应用教学反思

《垂径定理的应用》教学反思 高滩镇初级中学 蒲景武 上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叠,历经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得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本节课主要运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解决关于圆的一些计算及证明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结合听课领导和教师的集体评议,现在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见解。 一、本节课首先回顾了垂径定理的内容,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上节课已经将定理分解成五个元素:如果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则可得出以下结论: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事实上,只要知道这五个元素中的任意两个,就能推出其他三个,即“知二推三”。因此,垂径定理的所有推论无需死记硬背便能“一网打尽”。为了考察学生,我复习完定理后,马上让学生判断命题“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正确与否,很多学生会想,相当于知道五个元素中的①和③,自然能推出②啊,于是几乎异口同声说是真命题。我诡秘一笑,在黑板上画出圆中两条斜交的直径,显然,一条直径平分了一条弦却并没有垂直于这条是直径的弦,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由①③得②时,是要添加“弦不是直径”这个条件的哦!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命题是假命题,而是故意让学生走点弯路,“摔跤”的教训是惨痛的,学生自然对加“非直径”这个条件“刻骨铭心”。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出错,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有的放矢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和评判能力。 二、接下来出示“例1: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我在命题时,没有直接作出弦心距,而是让学生充分熟悉题意后,自己添加辅助线,既让学生巩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概念,同时体验了作图过程,提高了作图能力。这道题目很简单,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做辅助线并轻松解答,然而,设计此题目的真正目的在于:1、应用了垂径定理,对上节课的内容起到巩固作用;2、体验数学中的很重要的思想——转化思想,即将圆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积累了解题经验,在圆中知道半径、弦长和半径中的任意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如果以后学生每做一题后都能养成积累总结的好习惯,那么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问题前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所有“拦路虎”都一扫而光。 三、数学的真谛在于不断探究,趁学生还沉浸于“拿下”例1的喜悦中,我趁热打铁出示例2:“如图,弓形的弦AB=6cm ,弓形的高为2cm,求这个弓形所在圆的半径r”.显然,这道题目不能直接求出半径r,于是,我逐次设计了以下问题:1、根据例1的经验,要求半径r,必须知道什么量,题目中给出了什么量?你会作怎样的辅助线?2、能直接求出r吗?如果不能,你能尝试用方程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例2在例1的基础上,难度增加了,解题的思想方法变化了,学生自然觉得有些棘手,教师需要“搭梯”让学生“垫一脚”,经过我的设问引导,学生果然豁然开朗,这不就是将半径r先当成一个已知量,通过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来解决吗?虽然“改头换面”,其实还是例1的一个“缩影”。例2的解答,对学生而言,境界上是一个提高,认识到方程思想解答几何计算题的快捷与简便。因此,教者在设计例题时,一定要有梯度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螺旋上升的感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活动的亢奋中,这也符合新课标精神理念,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四、因为前两个例题都是应用垂径定理解决圆的计算问题,例3换了个“行头”,改为证明题:“例3:如图,在⊙O中,AB为⊙O的弦,C、D是直线AB上两点,且OC=OD,试猜想AC和B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我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请组内选派代表发言。最开始,由于大家对“证全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构造全等三角形证AC=BD。“看来,大家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学习全等三角形虽已成为历史,大家却仍能记忆犹新,但是我们也不能冷落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啊!”我先是肯定了同学们的解法,然后建议大家看能否用今天的知识来证明,同学们何等聪明和“敏感”,马上进行了大胆尝试,结果发现用垂径定理及“三线合一”很容易就证出了此题,再比较两种证法,前者可谓“跋山涉水”,好不辛劳!而后者却“顺风顺水”,事半功倍!优劣相比,不言而喻。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既再次灵活运用了垂径定理,又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还感受到了垂径定理的应用之广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追求高效课堂,必须要精选例题,精讲精练,切不可打题海战争,作无谓的重复劳动。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着重体现了学生的“练”,所以,我在教学中从

文档评论(0)

lisuf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